不忠不孝罪莫大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①众奸②,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
①考:查究。
②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
陈仲弓担任太丘县令时,有个小官吏谎称母亲有病要请假,事情被发觉,陈仲弓就抓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长官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个大罪吗!”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②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③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①何所履行:都履行了什么措施。
②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③周旋:应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见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颂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老父在太丘时,对强者就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对弱者就用仁爱来抚慰他们,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就更加得到敬重。”袁公说:“我曾经做过邺县县令,正是用的这种办法。不知道是你父亲效仿我呢,还是我效仿你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很远,但也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山公举嵇绍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①,而况人乎!”
【注释】
①消息:消长,减少和增长。
【译文】
嵇康被杀以后,山公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嵇绍去和山公商量是否出任,山公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一年四季,也还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王安期令犯夜人归家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①一犯夜②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
①录:拘捕,抓。
②犯夜:触犯夜行禁令。
【译文】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太守的时候,有一次,差吏抓了一个犯夜行禁令的人过来。王安期问他:“从哪里来的?”那人回答说:“从老师家读完书回来的,没想到时间就晚了。”王安期听后说:“处分一个苦读书的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获得治理地方的根本。”就让差吏送他回家了。
公不遗事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①,可小简②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注释】
①暑:热。
②简:简单,简略。
【译文】
丞相王导在夏天的时候,曾经到石头城看望庾公。庾公正在处理公事,王导就说:“天气炎热,可以稍为简略一些。”庾公说:“如果您留些事情不做,天下的人未必认为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