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瞳必不明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①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如果让。
②物:指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玉兔、三条腿的蟾蜍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跟他说:“如果月亮上什么都没有,应该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这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眼瞳,如果没有这个,眼睛定不会明亮。”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②。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③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④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⑤。
【注释】
①诣:到。
②通:通传,通报。
③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④奇:奇特、特殊、不寻常。
⑤踧踖:坐立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只有才俊、名流和亲属,才会得到通报进门。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座。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与您的祖先伯阳是师生关系,这样看来,我和您是世代交好的。”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了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说过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孔文举回应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陈韪听了,感到很尴尬。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①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②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③。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
①臭:香味。
②何其:怎么这么,至于。表示程度很深。
③符起:董仲舒子。
【译文】
颍川太守判了陈仲弓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两个人若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则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而这三个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地走了。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①?”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②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③德乎?”
【注释】
①何经:哪部经典。
②亲亲:爱亲人。
③悖:相反,违背。
【译文】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颍川郡有哪些人才志士,慈明就先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笑着对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旧友来帮自己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的是哪部经典呢?”袁阆说:“我刚才问一国的有才之士,你却谈到了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回避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所以人们才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不叩洪钟,不识其音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①,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②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③,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④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⑤,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⑥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注释】
①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
②径:斜径,小路。
③耦耕:古代的一种耕地方法,即两人各拿一耜,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④易:改变,换。
⑤边垂:即边陲,边疆。
⑥伐:敲打。
【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在颍川,就特意走了两千里的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正好见到德操在采桑叶,士元就在车里对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委屈自己宏大的度量去做蚕妇的事?”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考虑会有迷路的风险。从前伯成在家种地,也没有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肯换取达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出门就必须坐肥马轻车,还要带着几十个婢妾伺候,才算是出众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辞让天下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足,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是今天叩击一下大钟,敲打雷鼓,也就不知道它们的巨响了。”
毓、会答文帝问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①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②,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③,汗不敢出。”
【注释】
①敕:皇帝的诏令。
②战战惶惶:胆战心惊,内心惶恐。
③战战栗栗:心惊肉跳,颤抖恐惧。
【译文】
钟毓、钟会兄弟俩年少的时候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了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两个孩子过来!”于是下令召见。觐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胆战心惊,内心惶恐,所以汗如水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心惊肉跳,颤抖恐惧,所以汗不敢出了。”
识重于量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①量小狭。”赵云: “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
①恨:遗憾。
②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样的风度,遗憾的是气量小。”赵景真说:“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北斗七星运行的度数,寸把长的竹管就能测量出乐音的高低。所以,何必在乎一个人的气量大不大呢,只看其见识如何就可以了。”
李喜答司马景王问
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①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②,喜畏法而至耳。”
【注释】
①辟:征召。
②绳:约束。
【译文】
司马景王东征的时候,选派上党的李喜来担任从事中郎。李喜到任时,司马景王问李喜:“从前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现在我召您来,为什么肯来了呢?”李喜回答说:“当年令尊以礼相待,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明公您用法令来约束人,我是害怕法才来的呀。”
期期艾艾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①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注释】
①定:到底,究竟。
【译文】
邓艾说话结巴,自称时经常重复说“艾……艾……”。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就如'凤兮凤兮',只是一只凤。”
满奋畏风如吴牛喘月
满奋畏①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②。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注释】
①畏:畏惧,害怕。
②难色:难看的脸色,脸色不好看。
【译文】
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身旁坐着,北面的窗前有琉璃屏风,实际并不透风,但是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所以满奋的脸色有些难看。武帝笑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仲思三思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①而已!”
【注释】
①如斯:如此;像这样。
【译文】
诸葛靓在吴国的时候,一次在朝堂的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那么思虑的是什么呢?”诸葛靓回答说:“在家的时候思尽孝,侍奉君主的时候思尽忠,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思诚实。不过就是这些罢了!”
王、孙各言土地人物之美
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①,其水?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②。”
【注释】
①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②英多:杰出。
【译文】
王武子和孙子荆各自谈论自己家乡的土地、人物的出色之处。王武子说:“我们那里地势坦而平,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洁又公正。”孙子荆说:“我们那里的山险峻巍峨,那里的水浩**扬波,那里的人才能卓越而杰出。”
王以天下为家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①。”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②。”
【注释】
①惭:惭愧,愧疚。
②念:惦念,惦记。
【译文】
晋元帝刚渡长江的时候,对骠骑将军顾荣说:“寄居在他人国土上,心里经常会感到惭愧。”顾荣跪在地上对晋元帝说:“臣听说帝王把天下看成是家,因此商代的君主或者迁都耿邑,或者迁都亳邑,没有固定的地方,周武王也把九鼎迁到洛邑。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惦念着迁都的事。”
清虚日来,滓秽日去
庾公造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②是清虚日来,滓秽③日去耳。”
【注释】
①造:到……去;造访。
②直:只。
③滓秽:污秽;肮脏。
【译文】
庾公拜访周伯仁,周伯仁说:“您有什么喜悦的事吗,怎么忽然就胖起来了?”庾亮说:“您又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伯仁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之心每日增加,污浊的思想每日减少而已。”
何至作楚囚相对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①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②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③变色曰:“当共戮力④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注释】
①周侯:即周,承袭父亲武城侯爵位,故称周侯。
②正:只。
③愀然:形容脸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④戮力:并力;合力。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就会相互邀约到新亭去,然后坐在草地上饮酒作乐。一次,周在喝酒的时候,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跟中原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山河不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下了眼泪。只有王丞相的脸色变得很不愉快,他说:“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立志收复中原,何至于要像楚囚似的相对流泪呢!”
海内之秀
会稽贺生①,体识②清远,言行以礼。不徒③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
【注释】
①贺生:贺循,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先生的简称。
②体识:禀性见识。
③不徒:不只。
【译文】
会稽郡贺循,禀性清雅,见识高远,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他不只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也是海内的优秀人才。
温峤受命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①。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②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④!”
【注释】
①辅:辅助,辅佐。
②延誉:传播美名,颂扬美德。
③辞命:推辞使命。
【译文】
刘琨虽然被入侵贼寇们阻隔在黄河以北,心中却总是惦记着朝廷。他对温峤说:“班彪当年认识到刘氏王室能够复兴,马援知道汉光武帝可以辅佐。现在晋朝的国运虽然衰弱,可是天命还没有改变。我想在黄河以北建功立业,而且想让你在长江以南为我传播美名,你会去吗?”温峤说:“我虽然不聪敏,才能也比不上前辈,可是您想用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才智,建立救国中兴的功业,我怎么敢推辞使命!”
郗鉴愧为司空
郗太尉①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②纷纭,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实愧于怀③。”
【注释】
①郗太尉:即郗鉴。
②世故:世事。
③怀:心中,内心。
【译文】
郗太尉就任司空一职,他和同座的人说:“我平生意愿不高,恰逢世事纷乱,才升到三公的高位,就像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实在惭愧。”
以简应对之烦
高坐道人①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注释】
①道人:和尚旧称。
【译文】
高坐和尚不说汉语。有人问起这是什么用意,晋简文帝说:“因为是想要省去应酬的烦扰。”
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①。”瞻曰:“方②于将军少③为太早;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注释】
①蚤:通“早” 。
②方:相比。
③少:稍;略微。
【译文】
挚瞻曾经做过四个郡的太守和大将军户曹参军,现在又调任去做内史,年龄才二十九岁。他曾向王敦告别,王敦对他说:“你还没到三十岁,已经做了万石的官,也太早了吧。”挚瞻说:“和将军相比,是稍微早了一些;但同甘罗相比,已经是太老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②。”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
②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译文】
谢太傅在冬日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与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