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在成都(1 / 1)

上元元年(760)夏天,我向往已久的草堂生活正式开启了。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清晨和夜晚,我不止一次站在草堂外,无声地看锦江水绕村流淌。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水声潺潺,奔流在这长长夏日,更觉乡村无比宁静。我的心已很久没有如此快乐过了。

午后,草堂内外有种特别的默契。梁上燕子自在飞着,水中白鸥嬉戏着。屋内,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调皮的小儿敲打着针,要作成钓鱼的钩子。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看着这一切,我心满意足地喘了口气,已经太长的时日,没有这样的喘息。

几年来,我拖家带口、离乡背井,在山间、在水上、在风中、在雨里急行。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急急如丧家之犬,始终寻不到立锥之地。

如今草堂初成,有花有树,有茅草房遮风避雨,有老友给予钱米糊口度日。西岭北面可望,战火远在天边,我打算在此地长住。

安顿下来之后,我便开始东奔西走。

我急于了解这座在世变中得以幸存的都会,也急于呼吸久别的踏实与自由。

成都多雨而美。四月的一天,我路经犀浦,一个繁荣的镇子,此时梅子满树。但见:“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梅雨》)

镇上同样可见深沉而清澈的河水,一路流向长江。走近了看,河流湍急,仿佛蛟龙戏水,激起一个个旋涡,冲向河岸又不断冲刷而回。

细雨蒙蒙,天空昏黄。成都的雨缺乏攻击性,柔和亲切。雨中一座座茅草屋顶湿润如烟,山间云雾弥漫。蜀中四月,春水盈野,一派烟波浩渺。

成都城外,昭烈庙西,柏树最茂密的地方,便是三国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隐居襄阳隆中,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取益州,夺得汉中。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一生谨慎,事必躬亲,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世称武侯。

草堂建好不久,我便去了武侯祠堂。我要去凭吊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凭吊他曾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风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祠堂里,碧草掩映台阶,露出点点春色,树上黄鹂隔叶婉转鸣唱。我的耳边响起那篇名垂千古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何幸,得刘备三顾茅庐拜访。刘备何幸,得孔明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可惜的是,诸葛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壮志未酬身先死,令人泪下。

我在丞相祠堂里徘徊良久,在葱郁而苍劲的柏树林里独自缓步而行。

想其济世雄才、忠君爱国,悯其呕心沥血、功业未遂。看碧草青青,春天已至。想安史之乱未平,山河仍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国家中兴渺茫,无比惆怅。想我避乱蜀中,无所作为,不禁黯然泪下。

除了诸葛亮,成都还有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大家,扬雄赞其赋“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后世称“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相如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买官,为汉景帝武骑常侍,因病免。

景帝不好辞赋,故司马相如怀才不遇,但武帝刘彻欣赏司马相如所做《子虚赋》,在位后封他为郎。

建元六年(前135),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僰中,征发巴、蜀二郡官吏士卒上千人,又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巴、蜀百姓为之震恐。

武帝派相如前去安抚,司马相如发布了《谕巴蜀檄》,恩威并施,遂使巴蜀平安。又曾持节出使西南夷,团结西南夷民族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安边功臣”。

成都还有一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佳话。相如微时,与临邛令王吉交好,受邀来此长住。

临邛富人卓王孙得知县令有贵客,便设宴结交。

司马相如琴艺精湛,曾因《如玉赋》博梁王欢心,梁王以珍藏的传世名琴“绿绮”回赠。

主人邀请相如抚琴。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久闻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司马相如同样早闻卓文君芳名,便借机弹奏《凤求凰》,曲调音节浏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

文君由是夜奔相如。

卓王孙闻讯怒其不争,起初不愿接济,司马相如只好与文君一起到临邛当垆卖酒。后卓王孙爱女心切,心意回转,送二人奴仆百人,铜钱百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便回到成都,过上富足生活。而当年司马相如弹琴之地,便在浣花溪北。

游过了本地名胜,我更多时候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野老》)

江岸回曲,竹篱茅舍,笑我柴门歪斜,迎着大江。百花潭的渔民们正欢快地下网捕鱼,艘艘商船在晚霞里纷纷靠岸。

看船来船往,我总是不由自主思量回乡之路。然而剑门失守,归路断绝。局势危急,长有隐忧,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也只好滞留蜀中。

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西北方面的吐蕃又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我思量着,听到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画角声,凄切悲凉。

草堂落成后,我一直打算到村子周围看看。秋来,便尝试沿浣花溪绕村泛舟。

落景下高堂,进舟泛回溪。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远郊信荒僻,秋色有余凄。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吾村霭暝姿,异舍鸡亦栖。萧条欲何适,出处庶可齐。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泛溪》)

村子果然不小。我划过西边丛生的乔木,看秋色仍然停留在树叶上。远处山峰上还有雪迹,云层上映射出点点虹霓,参差落景遒。

残荷满塘,孩子们在河水岸边泥地里嬉戏。然而罟以取鱼,弋以取鸟,翻荷采藕,本取鲜美。如今伤鳞带泥,未免美中不足。孩子们开心地指挥我行船,我们却因此迷了路,待溯溪而回,已经新月初上了。

有时我也进城,参加一些官场应酬。回来往往很晚,心境也变得黯淡。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出郭》)

每次从城里回家,走在凄清寒霜里,看天空渐渐低下去,心情也渐渐低落下去。盐井上空一片晚烟沉沉,远方的雪山西侧,有夕阳正在落下。

眼看着洛阳安史之乱余波未平,我寄寓的这片蜀地土蕃之患又起,我生之朝代真是万方多难。羁旅锦城的我,今夜又只得与草堂乌鸦悲声相和了。

上元二年(761),我第二次去了附近的新津,我登上了四安寺钟楼。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新津的裴迪是旧人,他是王维多年的朋友,曾经与王维一起隐居终南山。前阵我们曾经同游新津,不过此时他在蜀州,故我一人前来。

近来真是多病多愁,我一个人在四安寺钟楼里待到黄昏。脑海思绪翻滚,却又什么都抓不住。天色渐晚,有僧人从僧房里出来,他沉默着经过我,敲响了寺里那口大钟。

钟声从庙里响起,冲上了高空。然后传出去,辽远了。夕阳照耀着孤城,照耀着钟楼,也照耀着我这孤单的人。

我能望见江上袅袅的烟雾,笼罩着城里重重翠色。我想我的友人大概正在为诗句苦思消瘦,无心交游吧。

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我流落西南,满腔忧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

我两度游览了修觉寺,修觉寺在县城东南五里的修觉山上。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游修觉寺》)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后游》)

再上修觉山,心中充满感动,曾经见过的修觉寺和桥,再见颇为亲切。

在被放逐多年后,在阅尽世态炎凉之后,我有种被欢迎被接纳的欣喜。美好的江山等我,春花以灿烂迎接我,柳枝轻巧温柔待我。

这般明媚美好,我在修觉寺里消磨了整个晨昏。如纱的晨曦,傍晚的余晖,薄暮与烟光,全部饱含温情热忱。如此美景良辰,旅居的愁闷因此瞬间消失了,仿佛此地便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