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生活(1 / 1)

乾元元年(758)春天,中书舍人贾至贬为汝州刺史。今天的朝廷,俨然有了新旧两党,随从玄宗的朝官和随从肃宗的朝官间,暗流涌动。

皇后张良娣、宰相李辅国是一派,贾至、严武和我,被肃宗目为房琯一党。他们是新贵,我们是旧臣,新贵不容旧臣。

肃宗心思重,喜怒无常,阴晴不定,谁也不知道他今天会站在哪一边。新贵蠢蠢欲动,旧臣战战兢兢,矛盾逐渐激化。

故我的居官生活,并不那么惬意,甚至颇为憋屈。身为谏官,意见却常常不被采纳。从贾至开始,我意识到,真正的放逐要开始了。

送别贾至那天,天高云淡,我心里却压着沉沉乌云。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送贾阁老出汝州》)

目极千里兮,云山万重兮。从此,这宫门里的梧桐树,只能在孤单的树荫里默默怀念这位善写册文的天子近臣了。

那一天,春天最早的花,辛夷花开了。独自喝酒易醉,我想邀毕曜一起喝。这位毕曜,后来和裴升、毛若虚、敬羽同为监察御史,竟一般酷毒,有毛、敬羽、裴、毕之称。而当时,他不过跟我一般,家贫官卑,凡人而已。

我没有马,便邀请他前来。毕曜跟我年岁相仿,我们都已不年轻。到喝酒那天,新开的辛夷花又落了。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恨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自从官马送还官,行路难行涩如棘。我贫无乘非无足,昔者相过今不得。实不是爱微躯,又非关足无力。徒步翻愁官长怒,此心炯炯君应识。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钟鼓传。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已令请急会通籍,男儿性命绝可怜。焉能终日心拳拳,忆君诵诗神凛然。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逼仄行,赠毕曜》)

我不曾料到,到了下个朝代,我这首诗成了一个证明。据说我所不能到达的若干年后,宋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

一个叫丁谓的宰相回奏曰:“每斗三百文。”宋真宗问他何以知之,丁谓就引了我这首诗最后两句:“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失意之中,我得到了弟弟的消息,总算于不安中有一丝安慰。《续齐谐记》里曾经记载田氏三兄弟的故事。三人欲分财,是夜庭前一株长有三条枝干的紫荆树顿时干枯。兄弟见之叹息,重归于好,树随之恢复荣茂。

我和我的兄弟们,从来都是一株欣欣向荣的紫荆树,只是让我们飘零的,并非私欲,而是乱世。我只能将思念与烦忧写进诗里。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汝书犹在壁,

汝妾已辞房。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得舍弟消息二首》)

连天烽火里,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故乡?

转眼到了乾元元年(758)暮春,暮春总是令人伤感。

闲来,我常常去城南的曲江游**。那里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但在我这愁苦人的眼里,这才是曲江的模样: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曲江二首》)

风飘万点,一叶知秋,当第一片花瓣落下时,往往令人惊觉春色已减。如今风来,成千上万的花瓣飘落,怎不令人愁闷而徒唤奈何?

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我一再地倾杯。只见翡翠鸟在曲江楼堂上作巢,从前雄踞的石麒麟如今倒卧在地。堂空无主,任飞鸟之栖巢。家废不修,致石麟之僵卧。人事兴衰,世道无常,正应及时行乐,何必让浮华束缚自我?

于是我每每上朝回来,总将春服典当换酒。我带着酒意,在曲江边上彷徨,满怀忧伤听春天消逝的消息。看一会儿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再看片刻蜻蜓点水,沉饮聊自遣,不醉无归。

有时会遇着下雨,春天的雨,微小而细密,没有强烈的痛苦,只有无法伸张的抑郁不平。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曲江对雨》)

林花著雨,苑中车马阒然。水荇牵风,江上彩舟绝迹。我的心荒凉,眼中雨景也如此荒凉,我的长安新经丧乱,更是一片凄凉。

我的内心是丧乱的,龙武军也是。龙武军,一向皆用功臣子弟。高宗龙朔二年(662),置左右羽林军。太宗时,改为左右龙武军,挑其中骁捷善驰射者,以其为飞骑,衣五色袍,乘六驳马,虎皮马鞍垫鞯,我朝讳虎,故曰龙武。然而今日龙武深驻辇,无人检阅,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我也会去兴庆宫流连,兴庆宫在皇城东南,谓之南内。兴庆宫是玄宗做藩王时的府邸,皇帝登大宝后大规模扩建,使之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它也是皇帝与霓裳羽衣的贵妃的长住之地。

兴庆宫筑夹城入芙蓉园,芙蓉园与曲江相接,玄宗常携美人游幸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开元元年(713)九月,皇帝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开元中,上巳节,玄宗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而我,也曾受到玄宗皇帝信任,从夹城入芙蓉园,登兴庆南楼,置酒眺望。当时君臣相得,多少恩典豪情。

然而,这一切,都远了,我这微霜的脸,恰如这暮春时分。今日谩焚香,往日不能重来。

在低微的时光中,我偶然一次,曾经过郑虔故居。

故居门巷荒凉,车马绝迹。我百感交集:

第五桥、皇陂岸,都是我同郑虔曾经把臂同游之处。我站在当地,胸中竟有千情万状涌来,无法移动脚步。

我想起了曾一样谪官的贾谊,贾谊是西汉文帝时博士,迁太中大夫,本少年得志。后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的自伤,正与我今日同。

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看起来一切都好了。

不料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身为太傅,自感没有尽到责任,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我又想起不附贼的苏武。

武帝时,苏武凭着父亲苏建的庇荫,官拜郎中,后升任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不幸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欲使苏武投降,苏武不从。于是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待公羊生子方释放他回国,这是**裸的终生囚禁。

想苏武在苍茫的北海边,忍受的是怎样的孤寂与绝望。但想必,气节是支撑他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一切惨白有了意义。

孰料中途,汉朝降将李陵又到北海,带来皇帝驾崩的消息,苏武闻言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顷刻之间,为之效忠的人已经不在了,忍耐还有意义吗?只身流落敌国,永无尽头的囚徒人生有意义吗?

无法想象苏武在那些呕心沥血的岁月里,思绪曾经飘向哪里。北海汹涌的涛声,是否悄然淹没了他的苦吟?一个倔强孤独的人,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十九年后,苏武方获释回汉。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苏武魂消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而郑虔呢?他得到的只是贬谪。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天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我为郑虔悲伤着,也为自己苦闷着。“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我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甚至玄都观李道士的来访也不能使我振奋。

京城朱雀街,有玄都观。李道士是长安人,有画松之神妙绝技,这天他手提新画,跑来问我要题句,我便给他写了《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写着写着,看他画上松下丈人,好似商山老翁,忽然悲从中来。我知道,我已经走投无路了。

很快,到了端午节,我照例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宫衣。我有预感,这将是皇帝给我最后的赏赐。我手中捧宫衣细葛香罗,老泪纵横。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果然,到了这年六月,我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