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长安(1 / 1)

在鄜州羌村,我密切关注着战局。

至德二载(757)九月,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率朔方等军,与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自凤翔出发,至长安西,列阵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即将与叛军决战。

我闻讯极其兴奋,喜不自胜。

我相信胜利即将到来。果然,贼大败,斩首六万。贼帅张通儒弃京城,走陕郡。不几日,官兵收复京师长安。十月,收复洛阳。

肃宗随即自凤翔还京。十一月,我携家重返长安,仍任左拾遗。十二月,玄宗自蜀还京。

还未到京城,我便听到了郑虔遭贬的消息。肃宗将他贬为台州司户参军,台州荒僻,但告别,他没有等到我。

我和郑虔是“忘形到尔汝”的好友,他的被贬,使我想起庄子讲的那两个故事。

《庄子·逍遥游》里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惠子对庄子说的这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上全是疙瘩,完全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更是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

同样,《庄子·人间世》也记载了一棵没用的树。一个叫“石”的匠人去齐国,来到曲辕,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栎树树冠极大,可以遮蔽数千头牛,又极粗,足有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于是观者如市。

但这位匠人却不屑一顾。他的徒弟问:“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您却不肯看一眼?”匠人说:“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在匠人眼里,这是一棵无用之树,做船会沉没,做棺椁会速朽,做器皿会很快毁坏,做屋门会流脂而不合缝,做屋柱会被虫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

在我心里,郑虔不过是“樗栎”那样的“无用之材”罢了。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成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一直以来,郑虔既无非分之想,又无犯“罪”行为,不可能是危险人物。并且他已经“鬓成丝”,又能有何作为?

便是郑虔自己,最多只是酒后自称“老画师”而已,何至于遭到“严谴”?更何况当此两京收复,大唐“中兴”之际。

我深深叹息。

肃宗是玄宗第三子。两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藩落大使。十七岁封忠王。二十八岁立太子,即位时四十六岁。

他一贯仁孝谨静,是谨小慎微、拘泥礼节,又有心机、城府很深的人。但他的眼光似乎并不长远,看个人和眼前实际利益者多,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者少。至于从全局出发,似乎也并不擅长,处理国家大事未免太过计较细枝末节。

他重用的人是李辅国。李辅国这人,算本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他长相奇丑无比,是个中年富贵人物,大概也是我朝最丑陋的宰相。因为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肃宗即位后便加封他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阻止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之欲,保护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

此人嚣张跋扈,后为代宗所杀,追赠太傅,谥号为丑。

肃宗信任李辅国,中兴不成,政局日益混乱,后来他跟玄宗关系也渐渐不好。宝应元年(762),玄宗和肃宗先后死去,相隔十三天。

这都是后话。

乾元元年(758),收复两京后的第二年。一个春天的早晨,中书舍人贾至去大明宫上朝,见一派升平气象,感到很兴奋,就写了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王维、岑参和我都有和章。

贾至这个人,以文典雅华赡著称,其父贾曾官至太子舍人和礼部侍郎。父子两人都曾为朝廷执掌文笔,玄宗受命册文为贾曾所撰,而传位册文则是贾至手笔,玄宗赞叹“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

安史乱初起,他曾随玄宗奔四川,拜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将军王去荣因擅杀县令,依法当斩,但肃宗惜其才,下诏免其死罪。贾至谏之,反对赦免王去荣,后被贬为岳州司马。最后复为中书舍人,官终散骑常侍。

说实话,当时在朝中贾至文名很盛,我却不太喜欢他的诗句。倒是他后来被贬岳州后,写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一洗华美为清丽。如其“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又如“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老辣淡定,深含忧患。

回到那个上朝的清晨,他是这样写的: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早朝大明宫》)

我则是这样写的: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和贾舍人早朝》)

那的确是朝臣最美好的一天。五更的刻漏箭催促着拂晓的到来,皇宫春意盎然,桃花如醉。龙蛇旌旗在暖阳下飘扬,宫殿四周微风习习,燕雀高翔。早朝结束,朝臣们各个双袖携满御炉的香烟,满怀抱负奔向四面八方。

伟丽如斯。然而,这伟丽,正值两京初复,战乱远未结束之际,朝臣与皇上确乎不太应该有此兴致。

至德二载(757)腊八,天气和暖,草木微露生意。晚上,我自北门入于内殿,接受皇帝召见赐食,赏赐我的腊脂盛在碧镂牙筒里,可以御寒。

大寒之后,必有阳春。大乱之后,必有至治。腊日而暖,此寒极而春,乱极将治之象,我于是喜而赋焉。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腊日》)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这算是我艰苦人生中,极其短暂的喘息吧。

我还写了几首记录身在朝堂之时境况的诗歌。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熏赤羽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鳷鹊亦多时。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我每天公干的地方在宣政殿,宣政殿在含元殿后。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阁门,殿西有西上阁门。东上阁门为门下省,西上阁门为中书省,我日日便从左掖进出。

我至今记得宣政殿上的时光。白昼之时,那殿外日光射榜,殿前晴气熏旗,殿下草承委佩,殿中烟驻游丝,远远望去,云绕雪残。到了夜晚,因正当春,殿廷花柳次第,每逢退朝,朝臣们从花底分散,各归院舍,至柳边而遮没,楼在城上,殿高逼云。待一日之功尽,时值鸡栖。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晚出左掖》)

其实,用不了多久,我就要被皇上打发走了。

但那时,身为拾遗的我,掌供奉讽谏,小则廷诤,大则上封事,往往因为次日要进谏兴奋得睡不着觉。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

那些夜晚,花枝掩隐在宫殿墙垣之中,投林栖息的鸟儿,啾啾鸣叫着飞过。天上群星闪耀,地上皇宫千门万户闪动,极其壮观。

皓月当空,高耸的宫殿愈显明亮。我因为夜值,无法入睡,时常侧耳倾听宫门的响动。

风吹檐铃声起,我便联想起百官清晨上朝的不息马铃声。

记挂着明天上朝有奏本上呈,我夜不能寐,坐而待旦,一次次询问天亮了没有。

夜如何其?夜未央。

何以如此尽职?我年四十六始拜拾遗,时已晚矣,未尽言责,徒违素心耳。担忧职无补而身有愧,乃题于院壁以自警。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题省中院壁》)

但很快,我又将回到并不理想的现实中。收复两京的欣喜已渐冷却,一种道不明的忧愁袭上心头。我写下《收京三首》:

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须为下殿走,不可好楼居。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依然七庙略,更与万方初。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羽翼怀商老,

文思忆帝尧。叨逢罪己日,沾洒望青霄。

汗马收宫阙,春城铲贼壕。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寂寥灰心尽,摧残生意余,但我始终担心回纥、吐蕃以兵相助的后患。

如今距离收京已经两个月余,闻讯惊喜之情已过,而忧国伤时之念方殷。我的担心并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