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二)
1991年5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大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六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获得“飞天奖”戏曲片奖。
戏曲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正经历着向市场化转型的阵痛,整个戏剧市场出现萎缩的态势,全国各戏曲剧种的演出饱和度都有所减弱,观众对戏曲的热情在消退,年轻观众的目光转向歌星、影星和电视剧。为应对这种局面,戏曲开始转型,向电视靠拢,电视剧、歌舞晚会、综艺节目向戏曲收拢演员,多元发展成为趋势。
《貂蝉》诞生于这股风潮之初。当时,湖北黄梅戏想打响,除了编演舞台剧外,搭电视剧的顺风车,也算是顺势而为。拍电视剧需要钱,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筹钱之旅。章华荣带着杨俊去找地委书记、地委宣传部,甚至去找省委书记、省委宣传部,找湖北电视台,还有省计委、保险公司,等等,找了一大圈,终于落实了《貂蝉》的拍摄事宜。
●貂蝉
《貂蝉》是湖北的第一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它拥有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创作班底。导演黎式恒,编剧王冠亚,作曲徐志远,制片主任章华荣,杨俊饰貂蝉,张辉饰吕布。
《貂蝉》拍摄历时两个月,在黄冈举行首映式后,即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
第二年,《貂蝉》获得了电视剧“飞天奖”。
在这部电视剧中,杨俊延续自己的表演形式,调动表演才能,演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貂蝉。被评论家孟繁树评为“耳目一新的美女”。
二十年前,数字技术还不发达,当时所录制的音像资料现在看起来都不够清晰,但是如果你打开二十年前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蝉》,还是能清楚地看到剧中人的一颦一笑,能看得清楚他们要表达什么。
这部电视剧,节奏不错,即使事隔二十年,一点也不显陈旧和拖沓,可想而知,当时的制作班底有多用心。
杨俊擅演内心戏,在这部电视剧中,表现得很是明显。
因为是电视剧,生活场景和表演动作趋向于生活化,道白也比舞台上的戏曲韵要淡许多,唯有唱腔是地道的。《貂蝉》的作曲是徐志远,也是后来杨俊几部戏的作曲。徐志远先生说,那是第一次和杨俊合作,合作时才知道杨俊对戏曲的理解深蕴着浓厚的文学情结和思量。杨俊演戏注重人物内心刻画,对唱词、对音乐表达,这些方面她很讲究,为了一支曲子或者一段唱腔的出世,他们常常要聊到很晚,甚至聊一整夜,聊完后,第二天作曲的时候就能把聊出来的内容加进去。那时杨俊压力很大(是啊,她背负着湖北黄梅戏的发展),他们都会给她开解,陪她拍戏。除了徐志远先生,还有时白林先生,他们都有共同的感受,杨俊来了湖北发展,是扩大了黄梅戏的受众范围,带动了湖北黄梅戏的发展,他们这些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安徽人,他们是宽容的,他们愿意为杨俊护驾,支持杨俊在湖北的发展。
这时候,她的嗓音比起《孟姜女》时更宽厚了一些,味道更醇酽了一些,很好听。
在电视剧中,杨俊是古典美女的扮相,笼烟眉,俏鼻梁,微微上翘的嘴角,尖下巴。这个形象,不由得让人想起《红楼梦》里林黛玉出场时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初见吕布,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最初见到她认定的英雄时的颦、笑、嗔、睨,仿佛打开了舞台上的高光。但是,这稍稍开启的情窦却被连环计所对冲掉了,所以,她反倒冷静许多,只按照设定的剧本演下去,可内心里的矛盾和说不清楚的东西却能被我们感受到。
面对董卓时,对强权的反抗,对敌人的仇视,分明没感情却要委身的无奈和无情,都被杨俊演了出来。为了连环计的实施,不得已时还得献身勾引、撒娇耍赖,这种耻辱感和理智上的大义冲突在她的内心挣扎,可面上却得时时笑靥生花,恨与怨都在眼神中。
面对王允这个收养她十三年的义父,她依赖、埋怨、服从、牺牲,还有一点点情意,都在她淡淡的眼神中,并不激烈,我们却能感受得到,这时的她不同于面对吕布时,也不同于面对董卓时,眼神是干净的、温暖的、恬淡的、哀愁的。
乱世中的女子,没有自主权,没有爱的权利,只有在男人间辗转,最后飘零成泥,丧身关羽刀下。她演着,我们体会到了声声叹息。
虽然事隔二十年,很多人不会去看这部电视剧了,但我们依然能从中体会到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