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碧海青天夜夜心(1 / 1)

大和九年(835)春,李商隐第四次科举落第,这一年他二十三岁。

他辜负柳枝全力以赴去投奔的长安,又一次无情地将他阻挡在门外。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唐代,要想进入仕途,参加科举考试是首选,也是最常规的道路。李商隐选择的正是这条道路,接连四次落第,一颗再坚强的心,也会被打击得千疮百孔。

还有第二条路:隐逸。在这些隐逸者中,不乏真正淡泊名利终老山林者,如孟浩然。但更多人却只是以山林为过渡和跳板,身在山林,心在红尘,终究要落入红尘中去追名逐利。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代的“随驾隐士”卢藏用,“终南捷径”便是由他得名。

第三条路:入幕。步入幕府,在历练中显示自己的才华与见识,赚取一定的资本,再争取入朝为官,这对文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一条路。李商隐的两任幕主令狐楚和崔戎,皆是通过这条路而平步青云。

第四条路:修道。这是自唐玄宗后,科举中设置的一个特殊门类。以前的考试中以儒家经典为主,现在可以通过考老庄列子等入仕。对热衷功名的士子来说,修道不失为一种铺设人脉的手段,在尊崇道教的唐代,即使是道举未中,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简历光鲜动人一些。

此外还有征辟、门荫等种种特殊途径。

四次科举不中,入幕无实质进展,隐逸需极高名望,而门荫对李商隐这样的寒门弱族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那么,李商隐的路又在哪里?

他再次想到了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