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招 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争吵和打架(1 / 1)

陋习点评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定会与他人产生摩擦和矛盾,这种时候,那些爱与别人争执的孩子会与别人吵架,不懂克制自己的则会与别人打架,还有的孩子会利用拳头在同伴中树立威信,这些都是孩子缺乏社交技巧的表现。父母面对孩子与人争吵和打架时,也通常表现出两种反应:一种是息事宁人,采取“打不起躲得起”的方式;一种是以暴制暴,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要打回去”。严格地说,这两种反应都不全面,也都太极端。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争吵和打架呢?在发生这种事情时要怎么做呢?

教法随想

争吵和打架,表明孩子与他人产生了意见或行为等方面的冲突,这是差异性的表现。当孩子与别人产生摩擦时,父母要询问清楚来龙去脉,如果孩子有错,他也会通过这样的摩擦明白自己的某些语言和行为并不被认可和接受,同时父母辅以正确引导,他们慢慢地就会学着用其他方式来表达。

此外,无论是争吵还是打架,都不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父母要教导孩子用协商的口吻与他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适当的争吵是可以的,不同的思维只有碰撞在一起,才会产生火花。不过,要分清场合,比如在学习当中因为解题思路而产生的所谓“争吵”,反倒要积极鼓励,这是让孩子具备举一反三思维的好时机。

至于“打架”,父母也不必笃信“不打不相识”,毕竟在现代社会,这种方式并不提倡,而低幼的孩子通过“打架”方式得到锻炼的说辞,也未必站得住脚,毕竟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只有“打架”一条路,父母要正确对待。

另外,也有的孩子惯于与他人发生矛盾,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制定奖罚机制,一旦孩子越界,要毫不客气地给予惩罚,反之则要奖励,父母务必把握好尺度。

事例解读

珊珊和瑶瑶同住一个小区,两个小家伙经常在一起玩。这天,她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一些玩具到楼下玩。不知怎么回事,她们突然吵了起来。

只听珊珊说:“你真是羞,还抢我的玩具!”

瑶瑶不甘示弱:“我没有抢,你的玩具在那里放着,我只是拿起来玩了一下。”

珊珊:“我刚刚去喝水,把玩具放在地上,一回头就不见了,还说不是你抢的!”

瑶瑶:“那是我的玩具,我想拿就拿,再说了,我又不是从你的手里拿过来的!”

珊珊:“我们明明说好一起交换玩具玩,你说话不算话,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说完,扭头就走。

“好啦,那我们一起玩吧?”瑶瑶的口气马上弱了下来。

珊珊哼哼着鼻子看着瑶瑶,想了想说:“那好吧,我们看谁给娃娃装扮的更漂亮!”

“嗯!”就这样,两个小家伙又继续玩了起来。

有时候,孩子的争吵稍纵即逝,或者说,他们并不是真的在争吵,起码并不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因此,父母若在附近看到了,也不必马上制止,可以静观其变,没准他们自己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