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招 让孩子适当哭泣(1 / 1)

陋习点评

当孩子哭时,我们的直观反映和表现是制止,于是脱口而出的大多是这样的话——“别哭了”“你再哭,我不要你了,妈妈也不要你了”可每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得更厉害。

很多时候孩子哭,是因为有诉求,无论是哭还是笑,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孩子正在表达。父母不分青红皂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首先制止哭声,就等于孩子的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一样。因而,当孩子哭时,父母不妨变成“纸巾”,只需守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擦拭眼泪,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再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教法随想

第一,哭泣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比较幼小的孩子来说,可以锻炼肺活量和声带,提升呼吸道的防御力,从而不容易感冒。

第二,哭泣有益身体健康。孩子哭泣的时候,多半是因为焦虑、紧张、委屈以及不安等,哭泣是一种宣泄,当哭出来后,不良的情绪也会随之被释放,即眼泪中含有可以改变人类情绪的蛋白质,它能通过眼泪流出,继而将这种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所以说,适当地流泪对身体很有益处。

第三,哭泣有助于孩子视力发育。眼睛干涩会导致很多眼部问题,而眼泪则会润滑眼球,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让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也可以发现,几个月大的宝宝的眼睛是很光亮的,这也有泪眼的功劳。此外,眼泪还可以将细菌冲走,对眼睛有洗涤的作用。

事例解读

柳鲍娃夫妇有一儿一女。父母对儿子有些偏爱,每当儿子和他们产生矛盾或儿子有什么要求时,夫妻俩总是无条件地迁就他。久而久之,儿子越来越任性,一旦事情不是按照他的方式做的,或者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会习惯性地趴在地上号啕大哭,直到达到目的。

这天,儿子想在午餐前喝汤,但汤都是饭后才可以喝的。所以夫妻俩没有同意他的要求,他便故技重施,躺在地上大哭起来。以往,夫妻俩总是妥协,但这次他们不打算让孩子的坏习惯继续下去,所以彼此对视了一下,不理会儿子。

儿子依然在哭,同时继续喊着:“我要汤!快给我。”可餐厅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站起来看了看,也就停止了哭泣。又过了一会儿,他开始玩积木。当夫妻俩又进来时,儿子再次哭了。此时,父亲厉声说道:“如果你再哭,我们就不跟你住在一起,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儿子见自己的招数不奏效了,也就沉默了,此后也不再试图用哭泣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