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做成任何事,没有计划断然不行。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若没有培养孩子养成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无论是他们的成绩还是人生,都不会光鲜。
拖拉、磨蹭几乎是孩子的通病,他们因为对时间缺乏观念,无法理解父母口中的“三分钟刷牙洗脸”到底是多长时间。父母又急于让孩子尽早养成好习惯,却没有找到最佳办法,于是父母越催促孩子,孩子越磨蹭;孩子越磨蹭,父母又越催促,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每天都是“鸡飞狗跳”。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计划可以实现学习的高效性。父母要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孩子的脑海里有了一个“模式化”的行动准则,他们也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学习。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教法随想
放开对孩子的保护。父母无需总想着为孩子的学习安排好一切,替代孩子去划分每个学习阶段和学习任务,只要积极引导,让孩子“上手”,他们会很自然地走上高效学习的道路。
把孩子的课程表放在房间显眼处。通过课程表,让孩子知道每天上什么课,根据这些,提前一天引导孩子复习旧内容、预习新内容,这样一来,孩子上课时就能抓住重点。
列出孩子放学后的时间表。让孩子知道每天都有任务要做,并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必须要做的,绝不讲任何条件;而哪些是可以进行协商的。
合理的学习计划。孩子平时成绩一般,但父母要是刻意专注于孩子奥数的训练,难免强人所难。因此,制定计划要实事求是,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让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又可以稳步提升,以免无法达成而打退堂鼓。
另外,如果去旅行,也要提前告诉孩子,与孩子一起协商改变他的学习计划,不要让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忘记学习。
要让孩子在学习总结计划的基础上,做一天的总结,一周的总结,一个月的总结。这将帮助孩子填补空白,也将促进孩子的进步。
一些不适合孩子生活或学习的计划应该及时删除,突**况应适时做出改变。假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习任务。
事例解读
魏明在班级的学习成绩很差,几乎倒数,很多同学都不喜欢他,加上他特别调皮捣蛋,老师也对他有些看法。这种现实,使得魏明每天在学校都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每天上课都打不起精神,更别提进步了。为了不再“痛苦”,他想到了辍学,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
妈妈心疼儿子,不希望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离开学校,于是帮他分析了他每门功课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妈妈告诉他: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时间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不需要一下子就学到什么程度。
在妈妈的悉心引导下,魏明开始了有计划地学习,也不再排斥学习。
缺乏条理性、没有计划,几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这是很自然的,不过家长若不加以引导,培养他们有计划地学习、生活,那么孩子在成长路上就会遇到很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