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招 带孩子出去玩耍(1 / 1)

陋习点评

说到“学习”二字,很多父母脑海里蹦出的孩子形象是:伏在书桌上,带着一副眼镜,全神贯注地写作业,旁边是一摞摞的学习资料……显然,这些父母对学习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于是不管是不是老师要求,他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申报很多补习班,甚至就算一些补习班是不必要的,但看到其他孩子都去补习了,而自己的孩子却不去,似乎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了。

补习班造成了孩子更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开始厌倦学习,这又如何能达成父母希望出成绩的目的呢?

因此,“学习”二字并不只有那一种形象。家长不妨让孩子劳逸结合,也算是“放过自己”,化身孩子头,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把学习嵌入到玩耍之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这才可以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教法随想

“学”与“玩”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是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孩子眼中的世界新鲜有趣又充满奥秘,一切事物对他们都有吸引力,父母要利用这一点,在孩子闪出无数个问号时做好解答,那将会让孩子的小脑袋里充满无限的知识。

偶尔去超市购买食物,或者去商场购买衣服、鞋子等,也一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选择、比对不同商品之间的差异性,也可以通过嗅觉和味觉分辨食物,满足好奇心。

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骑车、乘坐公交车、地铁以及火车,感受不同的交通工具带来的不同感受。博物馆、电影院、动物园、植物园、农场……有太多的地方可以让孩子释放能量,他们可以从这些书本以外的地方学到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尝试更多、了解更多。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员的角色,让孩子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

事例解读

周洋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学校放暑假时,爸爸带着他一起报了兴趣培训班。周洋报的是书法培训班,他希望通过书法练习,获得内心的平静。他的爸爸也一样报了成人班,并和儿子约定,暑假结束后两个人要“一较高下”。

周洋的爸爸妈妈都很赞成儿子在假期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全力支持他报各种兴趣班,除了书法,父子俩还约定要在吉他和篮球上“一决胜负”。

有一些兴趣班最终之所以会变成孩子的噩梦,是因为父母从不参与其中,这里的参与,未必如周洋的爸爸那样,与孩子一起“疯”,而是通过关心、询问,或者辅助等侧面方式,让孩子觉得你也和他一样参与了进来,这更能为孩子提供坚持下来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灯塔,起到指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