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早上不起床,上学眼看要迟到了却无动于衷;一边吃饭一边玩,没有一个小时绝对吃不完;外出玩很久都不回家,催促毫无作用;30分钟写完的作业,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你还可以细数孩子拖沓“几宗罪”。相信这些都是很多家庭的常态,面对孩子的这些拖沓行为,家长双手一摊,表示自己也十分无奈,除了生气吼叫几句发泄情绪外,第二天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吗?
教法随想
让孩子对时间有观念。我们对孩子说:“2分钟之内要把玩具收拾整齐。”这里的2分钟,只有我们大人知道是多久,孩子并不知道,也不理解。因而,根据情况采用合理的形式,比如倒数。晚上睡觉前,可以告诉孩子:“马上要睡觉了,倒计时开始了,10,9,8……”让孩子意识到时间要到了。
让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早上刷牙时,可以定一个2分钟的闹钟,告诉孩子闹钟响起的时候,就要刷完牙做下一件事情了。或者和孩子一起比赛,穿衣服、穿袜子等。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让他们觉得做这件事很有趣,他们便不会排斥了。
让孩子“担责”。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合理的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一旦拖沓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少买一件玩具等,总之让他们觉得自己拖沓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渐渐地,他们就会形成规律,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会失去什么。
事例解读
豆豆是一个很爱赖床的孩子,每天早上妈妈都要叫好几遍,每一次她都哼哼唧唧的,之后转头又睡过去。妈妈实在没办法,总不能每次都靠打骂,只能哄着来。久而久之,豆豆赖床的毛病更加严重。
这一天早上,豆豆却起得很早,因为她在朦胧中听到了“咯咯咯”的声音。豆豆很喜欢小鸡玩具,所以妈妈特地买了一个小鸡闹钟。豆豆这下来了精神。妈妈借机说:“豆豆,你知道吗,这只小鸡每天都会按时‘咯咯咯’地叫,它非常的勤劳,从不赖床。”
豆豆一听,连忙说:“我也不会赖床,小鸡叫的话我就会起床。”果然,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豆豆一骨碌爬了起来,此后也不再赖床。
找到恰当的方法,足以改变孩子拖沓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