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妈妈很累,你自己弄吧。”“没看到爸爸正忙着呢吗?找你妈去!”许多家长在真忙,或者瞎忙的时候,都会用这样的话来拒绝孩子的求助。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是想亲近你,有时未必真的需要你帮他们做什么,而是要你陪着他们一起做,他们就会非常开心。
我们都说要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鼓励,可往往在下班回家时,只愿意倒在沙发上刷朋友圈、刷视频,孩子走过来让你帮忙时,你的懒惰早已战胜了一切。这是很多家长的常态,却还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在拒绝了孩子之后,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不高兴。
教法随想
父母把对孩子的爱更多地具象化为物质,直白点说便是金钱,总自以为给予孩子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就代表了对孩子的爱,物质越丰富,给予的爱就越多。在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环境层面来说,努力从物质上做出改善是没错,但若只把物质当成是爱的载体,就大错特错了。那么,怎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与鼓励呢?
第一,不要着急。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恐慌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使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冷静,让孩子觉得他们仍然可以完全依赖父母。当你的孩子渴望成为一个小宝宝时,不要感到不耐烦或责骂他。要多一些耐心和宽容。
第二,减轻压力。如果孩子担心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被其他孩子取代(比如二胎家庭),父母应该避免对他说:“你是个大孩子。”以此来强迫他长大。不妨不要把他当成一个大孩子来看待,可以回忆起和孩子在一起的事情,让孩子明白,他不会失去所有人的爱。
第三,长大了真好。一旦孩子们意识到成长的好处,他们就不怕长大。例如,你可以试着比较一个婴儿和一个小朋友的区别:婴儿只能躺在婴儿**,不能出来玩;婴儿不能吃麦当劳;婴儿不能看电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衣服;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喜欢的玩具;可以看卡通片等等。
事例解读
我班上有个小男孩是个有名的淘气蛋,爱打架,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这让我很头疼。从他妈妈那里我知道他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又很忙,平时没有多少时间管孩子,浩浩变得越发顽皮,妈妈管教儿子只是盲目地训斥和打骂,但收效甚微,浩浩不仅未能摆脱坏习惯,更甚至只要妈妈打骂他,他一定会打其他孩子。而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我认为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被尊重。
要用爱温暖孩子的心。通过观察,我发现浩浩特别喜欢恐龙。当谈到恐龙时,他马上开始谈论。所以在一次讨论“地球上的生命”的活动中,我要他做一天小老师,给其他孩子讲恐龙的故事。我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我,好像在问:“这是真的吗?”我向他点点头,表示这是真的。浩浩便开始认真地和其他小朋友说他所知道的恐龙知识。这天浩浩很开心,还主动帮我拾起地上的手帕。这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对他有了信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尊,都要面子。所以我更关注浩浩,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就会给予肯定和鼓励,我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