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在传统教育中,“老子说,儿子听”和“大人说话时不允许孩子插嘴”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一刀切”的方法是有问题的。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权威,不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不调查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一味地暴怒,这种做法是违背家庭教育目的的。
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误解或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家长应该耐心听,如果不等孩子说完父母就武断地下结论,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教法随想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父母应该蹲下身体与孩子保持平视状态,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这是基本的尊重,孩子们也需要这种尊重。
父母不应分心做其他事情,如阅读杂志,这将给孩子一个暗示,告诉他们你并不想听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时,父母可以用眼神表示你在鼓励他,让你的孩子意识到你在倾听,他就会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并愿意与你交谈。
当孩子倾诉时,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几句话的时候打断他,不要认为他在捣乱,更不要说出一些极端的话,如“我已经知道了,不要打扰我”等等。这样不但扫了孩子的兴,可能以后会让孩子不敢说话。
当孩子想分享他的心情时,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话去做表情。比如张大嘴巴表示你很惊讶。虽然这对成年人来说有点夸张,但孩子们希望成年人对他们所说的话感兴趣并在情感上受到他们的影响。
当孩子倾诉心声时,父母可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说一些简单的鼓励或表扬的话,比如“我也这么认为”“你太棒了”等等。
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孩子愿意和你说话,愿意和你像朋友一样交流,父母的教育越简单,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会越健康。
事例解读
雯雯今年上六年级。最近,雯雯的妈妈发现女儿很不一样,经常一个人闷闷不乐,不像往常那样爱说爱笑。雯雯的妈妈觉得女儿有心事,决定和女儿谈谈。
一天,晚饭后,雯雯的妈妈拉着雯雯的手说:“你这几天好像很不开心。走吧!妈妈会带你去公园散步。”
雯雯一路上什么也没说。走到长椅上,妈妈带着雯雯坐了下来。看着女儿,雯雯的妈妈说:“雯雯,等你长大了,人都会有烦恼的。我不是说过吗?虽然我是你的妈妈,但我也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有任何烦恼,任何困难都可以告诉妈妈,即使妈妈帮不了你,也可以为你分担一点,对吗?有谁比妈妈更值得你信任?”
这时,雯雯似乎毫无顾忌,靠在妈妈的肩膀上,小声说:“妈妈,我一直觉得这件事不好对你说,我怕你生气。”
雯雯的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我是你的妈妈,怎么会生你的气呢?”
雯雯想了一会儿,说:“妈妈,你认识我的同桌杨刚吗?”
“嗯,我知道那个男孩,不错的一个孩子。”妈妈回答说。
雯雯接着说:“我们关系很好,平时考试不是我第一名,就是他第一名。不同的是,我擅长数学而他的数学成绩很一般,所以我经常在放学后帮助他学习数学。但上周……妈妈,他说他…喜欢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雯雯的妈妈明白了为什么女儿这些天心情这么差。雯雯的妈妈心想:这件事挺麻烦的一定要处理好。想到这里,雯雯的妈妈拍了拍女儿的后背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这表明你已经长大了,妈妈很高兴你能告诉我这件事。另外,如果有人喜欢你,那说明我女儿很优秀,妈妈很高兴。其实妈妈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真的吗?”雯雯盯着妈妈。
“当时妈妈比你大一点,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男孩经常骑自行车来接我放学。起初我以为他因为我们既是邻居又是朋友才来接我的,直到有一天他写信给我……然后我回信告诉他,我想要一个像他一样的哥哥。后来他成了我的哥哥,我们一直是好朋友。我们搬家后才失去联系。雯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对吗?妈妈建议你和杨刚说清楚,做朋友很好,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但没有其他想法,因为你还没有真正长大。妈妈相信杨刚能明白。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可以随时和妈妈沟通,好吗?”
“你真好,妈妈,起初我不敢告诉你。”雯雯如释重负地笑了。
这就是沟通的魔力,这就是倾听的魔力。我们应该向这位母亲学习。她轻松地解决了孩子的一个“小危机”。作为父母,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既然是为了孩子好,那就不要粗暴地指责,不要无情的惩罚,选择倾听是正确的方式。在倾听中,融入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鼓励,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快乐温暖的环境,从而在自己和孩子之间建立最亲密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