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大多数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就会懂得如何赚钱和如何使用金钱,所以小的时候不用刻意去培养他对金钱的认知,甚至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过早地接触金钱,会沾染一身的“铜臭味”,那样的话,孩子会只认钱、不认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种想法固然有其道理,不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尺度,让孩子更早地接触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很有必要的。难道家长都没有在周围人的身上,或者是电视上看到年纪不大的孩子偷钱、骗钱,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吗?显然,这就是对金钱没有准确认知造成的,相信很多人一定看到过,却不以为然,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防微杜渐很重要,因而,作为家长务必要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那么,具体要怎样做呢?
教法随想
首先,让孩子明白赚钱并不容易。今天的大多数孩子都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在物质上获得了极强的满足感,甚至是优越感,这自然导致他们不懂得珍惜金钱,或者说,父母没有正确引导他们认知金钱的意义,孩子会觉得一切都是自然存在的,觉得自己的优渥生活是一种常态。因而,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而是通过努力和汗水才能换取。
其次,让孩子知道贫穷并不可怕。有的父母采用的方法似乎欠妥,那就是在孩子面前一味地抱怨,抱怨生活艰难,抱怨日子难过,抱怨自己没钱,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节俭,不乱花钱,可方法却大错特错,这会让孩子对贫穷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如果没有钱,就会像父母一样每天都不开心,充满负面情绪,继而,他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会变得“唯利是图”,觉得只有拥有了金钱,才会心安,显然,这是一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式,父母务必要谨记。
正确的做法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告诉孩子努力工作的意义,培养孩子具备克服困难的精神,并牢记通过努力获取金钱,才是人生中最畅快的。如此,孩子会在家长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下,会对金钱有一个精准的认知。
事例解读
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的妈妈每个星期都会给他20元的零花钱,可最近几天,他却需要50元零花钱才能度过一周,显然,花钱的速度加快了,金额变大了。不过,他的妈妈却不以为然,保持的态度是:“20年前,我在他那么大时从来都没有零花钱,所以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的需求,我小时候经历过没有钱的生活,我知道那是什么滋味。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感到自卑,成为一个自卑的人。”
这位妈妈的做法对吗?很难说是对或是错,因为角度不同,对于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解析。只是,这位妈妈在坚持自己做法的同时,要适当引导儿子,让他对金钱有恰当的认知。比如,每次给完零花钱,可以告诉他“妈妈小时候没有零用钱,也一样会努力地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零花钱并不能决定任何东西。而且,不管你花多少钱,这只代表妈妈对你的爱,但你应该有正确的观念,不能认为妈妈会无休止地满足你的零花钱额度……”
一次两次,也许孩子听不进去,但变换方法传递这种信息,久而久之,孩子肯定会有所改变。因此,家长的行为和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这会直接为孩子指出一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