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很多商家都盯着学生,各种促销活动,诱人的折扣,让很多学生心动不已。学生们将名牌手机拿在手上,购买昂贵的文具和新款随身听。在校园内外,一些孩子用手机发短信,邀请同学们聚在一起。随便打听一下手机充费情况,每月高的150多元,少也不低于60元。一些大学生说:“小学生现在都在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如果我们不玩,我们就会过时。”“你的钱用完了怎么办?”他们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月光族’。”有多少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抱着孩子“成龙”“成凤”的美好祝愿,在孩子们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满足孩子的需求。有些孩子不顾家里的实际情况,从来不认为父母赚钱是不容易的,依旧我行我素。
教法随想
教孩子理财的第一步是管好自己的东西。爱护好自己的东西,不仅自己的东西不容易丢失,而且不需要大人重复购买学习用品。相反,有些孩子不说这些小事没有做到,大到自己穿衣服,他都可以给你穿丢了。
那么如何保管好这些东西呢?很简单,只要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专属标记。如把自己的名字粘贴在衣服上,或把名字绣在衣服上,即使丢失,别人找到了也可以归还。
其次,妥善管理你的零花钱。说到这点,我不知道父母是怎么给孩子零花钱的,是孩子要就给,还是一周给一次,给他多少钱,让他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我认为后者更好!我自己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我每周给他一次零花钱,如果还没到下周时就把零用钱花光了,我这周不会再给他多余的零用钱。当然,有时孩子们会说他们需要钱去买学习用品,而我不会给他现金去买这些东西,而是家长帮忙买回来。
长期以来,孩子们知道要计划着使用,有时想要挥霍,就会想到挥霍过后会有一段时间没有钱,就会知道节俭。
当我的孩子长大了,我每个月给他一次零花钱。给他一笔固定的钱,固定的时间,告诉他如果你想一次性花掉所有的钱就要准备好一个月没有钱的生活。
刚开始,孩子会索要半个多月的零花钱:“妈妈,我的钱用完了,我能预支下个月的零花钱吗?”当然,我只能安慰和教育:“我们大人都不能自由预支工资,更不用说你的零花钱了。”
然后问问他的零用钱花在哪里了。有时他会把钱花在社交上,给亲密的朋友送生日礼物,然后一次性花光。
当然,他继续索要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为了安慰他,问他想买什么。例如,一个小饰品,小包挂件,看到他想要的,可直接买给他,但不会多买,也不给现金。
事例解读
王宇的父母都是从事建筑生意的,家境优渥,所以在王宇念到高中二年级时,他的妈妈就把王宇送到了澳大利亚留学,妈妈希望儿子在更为优秀的教育环境中有所提升。
可遗憾的是,王妈妈并没有得偿所愿。王宇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反倒比之前更加不喜欢与人沟通,学习上也十分不上进,玩游戏成了他消磨时光的唯一方式。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王宇对于金钱没有丝毫节俭的概念。差旅费、学费和生活费三项加在一起,他在两年内居然花费了超过200万元,而学费其实并没有太高,更多的钱是被他随意消耗在价值不大的事情上了。
还有更令人失望的:王宇最终连预科毕业证都没能拿到。之后,王妈妈放弃了让儿子继续留学的想法。可回到家后的王宇,依旧每天窝在房间里打游戏,没钱了就向妈妈要,而且每次数额很大。
一年后,王宇的父母在生意上遭受冲击,破产了,欠下巨额债务。可王宇呢?他表现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事实上,他并不知道赚钱的意义,也就无法知道破产的意义,对于“生活的赤字”,他更是个门外汉。这一切,不得不说与他父母的教育有关。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忙碌的家长总是缺少陪伴,在金钱方面,更多的是竭尽所能,用金钱填补孩子原本空缺的情感,于是,孩子对于金钱愈发没有概念,哪里还懂得理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