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会孩子管钱 第21招 “粒粒皆辛苦”不过时(1 / 1)

陋习点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似乎早已离我们远去,身边人每天谈论的是如何获取更高品质的生活,不再有人谈及勒紧腰带过日子的过往。可是,即便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依然不能丢。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孩子吃饭剩饭,吃菜剩菜,吃不掉就扔掉的现实,并有意无意地用营养均衡来掩盖浪费的事实,认为孩子还小,和他们大谈节俭为时过早。但我们是否知道,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节约粮食是永恒的话题。据统计,全球粮食每年产量约为15亿吨,若是全球停产,库存的粮食只够全世界人吃40天左右。退一步讲,要是真有那一天,你还会觉得节约是小事吗?

当然,全球停产的事情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不过这也不能成为我们忘掉节约这一美德的借口。提早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不只会让他收获当下,也会收获未来。

教法随想

1.概念培养

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珍惜。浪费食物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只知道钱可以买很多食物。建议家长有机会带孩子到农村去看看农民是如何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的,让孩子们经历“每一次辛苦”。

2.原则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能吃完食物,不是选择倒掉,就是拿起来吃,这会使孩子逐渐产生依赖性,认为剩饭剩菜是正常的。当孩子吃饭时,父母可以督促他们尽可能多吃,或者要求他们把剩饭剩菜留到下一顿吃,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3.树立榜样

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要以身作则,少点菜,剩菜打包;带孩子去自助餐,向孩子讲解礼仪,告诉孩子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禁止浪费。不要让孩子养成不是自己的东西便可以随意浪费的习惯。

消除浪费,节约粮食,从小做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事例解读

一天,图图跟着他的父母去奶奶家。他们经过一个农场时,图图看见几个人在泥里弯着腰。

他好奇地问:“爸爸,那些人在干什么?”

爸爸看了看说:“这是农民伯伯种的水稻!”

“他们为什么满身是泥?”图图问。

爸爸说:“因为他们要把秧苗放进泥里,所以他们身上就会有泥啊!”

图图看着远去的身影,陷入沉思。

在奶奶家,奶奶为图图准备了许多美味的食物。这时候,邻居家的小朋友们来和图图一起玩。

东东看见图图正在吃饭,便说:“图图,等你吃完饭我再来找你玩。”

奶奶问东东:“东东,你吃了吗?”

东东说:“奶奶,我吃了。”

“你吃的什么?”图图问。

东东想了一会儿,说:“我吃了米饭还有黄瓜泡菜。”

图图想象着东东的食物问道:“能吃吗?”

东东立刻说:“怎么不能吃,很好吃!我吃了两大碗米饭,这米饭是我爸爸辛苦劳动的成果,还有我爸爸的汗水!”

图图听后,羞愧地低下头吃起饭来。从那以后,图图不再浪费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