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他们很谨慎,限制孩子的活动。当孩子稍微做一些危险的行为,父母会显得很紧张,“小心”“危险”“别动”成了口头禅。父母经常吓唬孩子使他们听话。天性活跃和固执的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警告充耳不闻,但天性敏感和温顺的孩子会从父母的“不”信号中感受到危险,并立即停止。从长远来看,很容易形成胆怯的性格。
教法随想
孩子们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一般来说,他们自己都会很小心,家长只需要放手让他们去做就行了。此外,可以设置一些绝对禁止的区域,教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教孩子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孩子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的保护伞下,偶尔吃点苦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让你的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朋友;让你的孩子找到一个让他感到自在的朋友圈。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往往有勇气去释放自己,表达自己。在同龄人的引导下,孩子们往往会变得活跃和大胆。
对最轻微的危险不要惊慌或唠叨。在户外活动时,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让你的紧张情绪感染到孩子。
让你的孩子做他能做的,从擦桌子、扫地、洗袜子开始。孩子们渐渐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大胆。为你的孩子提供独立处理问题的条件和空间,比如,让他为郊游准备食物和做周日的主人。模拟如何处理有压力的情况和紧急情况。让你的孩子回答关于迷路、生病、被抢劫等问题。教你的孩子在公共演讲中保持冷静的技巧。心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孩子的恐惧和害羞。
事例解读
一天,妈妈带着3岁的思嘉去游乐园玩。思嘉想用铁绳桥爬上滑梯。当妈妈牵着女儿到滑梯那里时说:“那座桥太摇晃了,你可能会害怕,但它是安全的,妈妈保护你。”思嘉看了看桥,停了下来。整整两个小时,思嘉只玩摇椅、秋千和跷跷板。
有一天,思嘉和爸爸一起去游乐园。回来后,思嘉对妈妈说:“我玩遍了游乐场。”妈妈很高兴,转身对思嘉的爸爸说:“陪孩子一下午,你一定累坏了。”“一点儿也不累,我只是坐在那里看着。看到她犹豫,我走过去教她怎么玩。她很聪明,学得也很快。”妈妈的脸色变了:“你太大胆了,你不怕孩子受伤吗?”“我都检查过了,保护设施很好,里面的孩子很有秩序,没有什么大问题。”思嘉也附和着说:“我不会受伤的。”母亲无话可说。
显然,放手让孩子去跑、去跳、去探索,他们会发挥出远超你想象的勇气。也许只是一次敢于独自爬滑梯,也许只是能主动和陌生的小伙伴打招呼后一起嬉闹,但有了这样的开端,孩子的胆量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