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我常听到楼上爆发亲子大战,妈妈用尖锐的声音责骂自己的孩子,当说到激动的时候就会用武力来解决,所以能经常听到孩子的哭声。有时爷爷奶奶看不过去,就会来缓和这种争吵,但这个时候妈妈就显得更加委屈,不断抱怨孩子不听话,而且一直强调打孩子、骂孩子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委屈,说妈妈不爱自己,自己稍微不听妈妈的话,就会被妈妈大声责骂,甚至会被打。
虽然每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表达的方式有千万种。有的妈妈喜欢用温和地沟通方式解决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有些妈妈性情急躁,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会引起一场战争。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打骂孩子的家庭并没有特别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们常充满了愤怒甚至想要逃离家的冲动。
教法随想
第一,家长需要自我反省,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家长有时候也会做错事,当着孩子的面承认错误,即使孩子对具体的事情没有正确的判断,但他能知道家长做错事也会承认错误,为孩子起到引导作用。
第二,家长应该注意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方式。孩子做错事,家长不要盲目地打骂孩子,要采用关心、冷静的态度,可以先听孩子的解释,然后指出孩子的错误,再告诉孩子如何做是正确的,让孩子拥有辨别是非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帮助孩子吸取教训,取得进步。
第三,家长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对话平台。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不要有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态度,让孩子有话不敢说,因此,对家长的建议就会有抵触心理。这也是第一点提到的家长应该自我反省,包括学习接受孩子的批评;第二点提到的良好的沟通氛围,实际上是基于公平关系的前提下,家长和孩子一起生活双方不可避免都会有错误。
第四,当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允许他自己选择惩罚方式。孩子做错事,大人不要采取打或骂的极端方式。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可以告诉他,如果他做错了什么他会受到惩罚,以此作为下次减少或避免类似错误的警告。惩罚不是目的,家长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或者提供几种惩罚方法给孩子选择,让他自己执行,孩子更容易接受。当然,任何形式的惩罚,大人都要偷偷地跟着以确保有效和安全。
事例解读
一位妈妈对于儿子总是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而感到十分苦恼。
有一次,儿子要参加第二天的英语竞赛,可当晚都快12点了,他却还在看电视。
第二天早上,这位妈妈故意没有按时叫醒儿子,导致儿子没有赶上竞赛考试,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儿子回来后,满是抱怨,责怪自己的妈妈没有叫他。妈妈却说:“你明知道第二天要参加竞赛,为什么还要看电视,不早点睡觉呢?妈妈有叫醒服务吗?你自己的事……”
儿子一下子怔住了,低头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自此,他学会了自我反省。
孩子的思想比较简单,而且很容易冲动,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后果,做事又很随意。此时父母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分析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并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