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很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他们认为自己是太阳,所有人都要爱他、围绕着他,却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爱。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得到别人的爱,必须先付出自己的爱。只有懂得爱的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更有成功的可能。爱心是孩子未来立足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孩子不懂得爱,既受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的影响。缺乏爱的主要原因是长辈爱得太多,孩子只学会了接受爱,不知道如何给予别人爱;很多家长本身缺乏爱心,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自然不会充满爱心;有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不恰当,有时过于疼爱孩子,有时则粗暴无礼,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在孤独中长大,造成他们情感上的冷漠,不懂如何去爱。
教法随想
建议一:做一个有爱心的父母,榜样的力量最适合孩子。慈爱的父母造就慈爱的孩子。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总是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榜样,父母的表现会让孩子成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尺。
建议二:保护好孩子的爱,孩子们一开始都是有爱的,但是有些孩子的爱被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抹去了。孩子的心很单纯,父母要保护好,爱就会更加丰富;父母任意打压,孩子的爱就会枯萎。
建议三:及时表扬,用表扬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听到父母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成就感,成就感可以在儿童时期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并能成为一个好习惯,帮助孩子加强他们的爱。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及时表扬孩子的爱心行为,鼓励他们做一个有爱心人。
事例解读
小凡今年6岁,有一次小凡妈妈带他去超市,看到超市前有一个捐款箱,小凡好奇地问妈妈这些钱是干什么用的。妈妈说是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小凡立刻掏出他的零花钱,塞进了盒子里,妈妈看到小凡的举动,高兴地拥抱着小凡,对小凡说:“儿子,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小凡非常高兴。小凡的妈妈对他说:“当需要帮助的人收到你的爱心时,他们会比妈妈更高兴,也会非常感谢你的。”正是赞美和鼓励,让小凡认识到帮助别人的意义和快乐。从此,当他遇到问路的人,他会主动告诉别人怎么走;当他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他会让座。同时,他的妈妈也教小凡团结同学,学会帮助有学习困难的人,做一个善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