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招 适度培养孩子的谦卑心态(1 / 1)

陋习点评

“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可是,当下的家庭教育却忽略了这一点,父母把孩子的方方面面照顾得无微不至,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有时孩子主动要去做一点事情,家长也会“兴师动众”帮孩子去做,生怕孩子弄脏了衣服,碰伤了自己,孩子没有任何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事物,这种做法阻断了孩子向外求知的途径。当孩子遇到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场景和事物时,就会显出与平日里不一样的状态,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得意忘形。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顺境里,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那么孩子就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样,如果一个孩子所接受到的都是表扬的信息,孩子就很容易骄傲自满;如果一个孩子得到的都是负面的评价,孩子就会缺乏自信。

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基本上都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一种是不分是非的表扬夸奖。这两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不会起到任何积极、正向的作用的。

教法随想

1.语言适度

真诚地赞美你的孩子。注意使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赞美不同年龄和性格的孩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有些自卑的孩子,可以通过夸张的语言增强动机。而对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事求是的肯定,使他们从这些亲切的情感反馈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一个自满的孩子的表扬应该得到充分的承认,而不是夸大其词,这不仅尊重孩子,也有助于他抑制骄傲的发展。真诚沟通,能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

热情地表扬你的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竖大拇指、摸头、拍拍肩膀等肢体语言来加强效果。对于年长和害羞的孩子,可以用友好的眼神和适当的手势,这样,孩子也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感情。表扬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启发而不断进步。

3.夸与奖相结合

通过定期的表扬,使孩子感受精神上的鼓励,从积极的方面逐渐认识到对错的合理性,分清真、假、善、恶、丑,陶冶情操、改善性格,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你把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你就能使教育更有效。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给予儿童的物质奖励数额微不足道,但它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4.“自夸”与“他夸”相结合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都是成年人口中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他们只能让别人说自己的好,不听别人的好,也很少去发现别人的好。因此,人际关系很紧张,与同龄人相处不好,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把“自夸”和“他夸”结合起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说说别人的长处,可以克服妒忌,并虚心向别人学习,养成良好的性格。经常用这种方式,可以协调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增强他

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事例解读

正在念三年级的丁凯,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有一次,他在班上得了一张“最佳朗读者”的奖状,他骄傲极了。回到家里跟妹妹吹牛:“看看你会不会读这个,小曼。”

妹妹拿起课本,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哥哥,我不知道怎么念。”

丁凯这下子骄傲的像只孔雀了,小家伙冲进客厅,得意忘形地跟爸爸喊道:“爸爸,小曼不会读书,可是我只有8岁,就得了朗读奖状。看一本书却不会读,我不知道小曼有什么感觉。”

爸爸一句话也没有说,走到书架旁,拿了一本书,递给他说:“她的感觉就像这样。”

那本书是拉丁文,丁凯大字不识一个。

丁凯一生也没有忘记那次深刻的教训,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在人前自吹自擂时,他就马上提醒自己:记住,你不会拉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