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招 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1 / 1)

陋习点评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再有成就,也不会被人尊重。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即便是小到看似微不足道的恩情,也要懂得报答。做人如此,才能问心无愧。

一个人的感恩之心要从小开始教育。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更多的是以照顾孩子为主,而没有教会孩子感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在接受父母照顾的时候,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不懂得感恩,更不会回报父母。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往往是不孝顺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养育不持有感恩的心,有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照顾父母,他们自私、冷漠。不懂得感恩的孩子缺少朋友,会更加孤独,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偏激。

孩子没有感恩之心,家长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孩子耳濡目染,这种良好的品格就会被孩子继承。所以,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就要多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行为以及语言是否对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是不是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榜样?

教法随想

很多父母认为,生养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这种负责更多地强调“养”的方面,却缺少了“育”这一层。“育”,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导,是主观上让孩子获取原本并不具备的素质或技能。在“育”的层面,感恩是一个重大课题。

感恩与礼貌有所不同,不是孩子对父母的付出说一声感谢就了事,而是要从内心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而不是局限于言语的表达。

家长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就要教会孩子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可以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可以用来表达爱的事情。比如,当妈妈做家务感到很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给自己捶背;当干活的时候出汗了,让孩子帮擦擦汗;孩子的玩具让他自己收拾;餐后让孩子收拾碗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帮助别人做事情的习惯,自己的东西也要自己整理好。

懂得感恩的孩子知道,别人帮助自己做事情不是理所应当的,别人没有义务帮助自己做任何事情,即便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塑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夫妻之间要怀有感恩的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会有感恩之心,整个家庭就会其乐融融。

教会孩子感恩,让孩子在享受爱的同时,还要珍惜所拥有的,理解父母的爱,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谢父母。

事例解读

老刘开了一家公司,近些年生意很好,就为正在读小学的儿子买了房子,上了各种保险,还购买了教育基金。可是,老刘经常说:“儿子对自己的这种做法并不理解,认为有钱就可以雇人做很多事情。儿子花钱让同学帮忙值日,甚至作业都让同学写,在家里吃东西的时候,不知道谦让长辈,而是自己独自吃。”老刘对自己的儿子有些头疼。

老刘在小区里晨练,遇到儿子同学的妈妈董女士,谈起自己的困扰。董女士说:“我家的水果都是女儿分的,要求先给长辈,剩下的自己吃。有一天分橘子,女儿说就剩下一个了,可怎么分呢?”

董女士就告诉女儿:“一个橘子可以分几瓣。”

董女士说:“女儿当时是很不情愿的,可是也这样做了。”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认为接受别人的服务是应当的,就会培养出自私性格的孩子,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培养孩子感恩之心,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付出是需要感谢的,让感恩成为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