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教养的孩子才有出息 第11招 培养孩子的孝心(1 / 1)

陋习点评

现在的家庭里,无论有几个孩子,家里所有的成员都会围着孩子转,希望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被万般宠爱的孩子,不懂得人情冷暖,不会关心和体谅别人,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就会对父母产生厌恶之心。

教法随想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喜欢的都要尽力而为,父母不喜欢的要尽力避免。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对父母好,就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事实上,对父母的孝顺怎么能用这一点物质条件就能报答呢?父母将孩子养育成人,对孩子所付出的,是不可估量的,也是难以回报的。

很多家长将对孩子的爱体现在溺爱上,孩子在获得的同时不懂得付出。一个不懂得感恩和分享的孩子,怎么能孝顺父母呢?

父母对孩子关爱的同时,还要教会让孩子分享,将自己所获得的、所拥有的分享给周围的人。比如,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第一筷子要夹给长辈,让长辈先吃。然后,孩子再吃,家长还可以与孩子“抢”东西吃,教会孩子孝顺老人,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当父母给孩子夹菜的时候,要让孩子说“谢谢”,让孩子明白,从家长那里获得的不是理所应当的。

懂得感恩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不会自己都吃掉,而是会留给家人一些,这样孝顺的“种子”才会逐渐在孩子的脑海中“扎根”。

事例解读

同事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同事夫妇很喜欢儿子,将所有的爱都给了儿子,不管儿子想要什么,只要能够满足的都会满足,因为他们认为,儿子是家庭的支柱,以后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更重要。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都大学毕业了。女儿学习成绩很优秀,希望可以继续读研究生,可是父母觉得女孩子大学毕业就可以了。儿子要到国外留学,父母则倾尽所有将儿子送出国。可是,出国的儿子再也没有回来,也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一直靠女儿照顾。

每当同事提起儿女教育方面的事情的时候,都深有感触,她说:“儿子是在宠爱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就离开家了,也不想回来看看父母。”

被宠坏的孩子,长大了不懂得孝顺。那些在父母严厉管教下成长的孩子,处理事情会更理智一些,也更重视孝道。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孩子孝顺还是不孝顺,父母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要让孩子有耍脾气的权利,而是教会他怎么照顾别人,他也就能主动地照顾好自己的长辈,让家里人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