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才能改变现状(1 / 1)

格局决定结局 陈烈仲 1297 字 2个月前

拖延症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人开始变得不受自己控制。你想要按时完成相关事务,手脚却不是那么听使唤。即便很多拖延症患者想要做出改变,却因为找不到方法而显得力不从心。行动是治愈拖延症最有效的办法,你的人生格局在行动中也会被无数次拓展。

20年前,当电脑在中国刚开始普及的时候,联想电脑就已经被人们看作是最值得购买的电脑了。那时如果家里能有一台配置齐全的原装联想电脑,是一件足以在朋友面前显摆很久的事。联想集团从1984年创办之初只有11个科研人员,发展到现在国际性的大公司,它的大当家柳传志先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行动去坚持不拖延。

柳传志先生在业界从不迟到是人尽皆知的。出席任何活动,他不仅坚持不迟到,每次还会尽可能早到,然后利用早到的这段时间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再看看百度搜索出的柳传志先生的经历,其实在他创办联想之前,就一直是个始终闲不住的人。柳传志先生曾用13年的时间研究磁记录电路,后来发现这个研究难以有实际用途,他又加以升级改进弄出了双密度磁带记录器,拿到陕西的一个研究所投入使用,终于让自己的研究对现实有了实际价值。这之后,柳传志先生在北京创办了联想的前身,开始不断学习如何经商,他甚至跑到香港去进行商业实践,让联想在香港站稳脚跟。经过持之以恒的行动,坚持办事不拖延,柳传志这位程序员大叔终于蜕变成了一位可以让联想卖出很多台电脑的超级CEO。到2013年,联想集团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台式电脑生产商,联想电脑的销量世界第一。

哈佛大学著名哲学教授耶曼逊先生说过:“昨天再也回不来了,明天还有很多未知,你能够把握的就只有今天了。今天这唯一的一天,可以当作两个明天来用。”想要摆脱拖延症的困扰,与其每天在那里担忧、焦虑,不如现在就行动,尝试着去做那些担忧和焦虑的事情,做了就会有改变。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屏蔽那些因为长期拖延而形成的等等再做事情的思维。用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再等下去了,再等、再拖下去,黄花菜都凉了。真正的行动派,势必是活在当下能够马上做事情的人。尽管得失成败需要我们认真考量,但花太多时间在思考问题上,往往会变成犹豫,最终形成拖延。如果你已经把问题想清楚了,那就立刻去行动,如果你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想清楚问题,那就边想边行动。人生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时间,与其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因没完没了思考变成的拖延上,不如加快脚步前行。

有着“潇洒姐”美誉、创办了趁早品牌的美女总裁王潇,就是一个典型的当下级别行动派。王潇曾经是央视主持人,后来经历了跳槽和读研,最终在2006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之后历经7年打磨,王潇创立了“趁早”这个在女性励志领域响当当的品牌。“趁早”究竟是什么?它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鼓励每个死忠粉丝早早起床,以签到打卡的形式去读书、去减肥健身、去早早完成所有自己计划中的事情。趁早的用户被称为“早鸟”,王潇则是这群早鸟中的领头雁。她以美女总裁、畅销书作家、潮范儿辣妈、称职太太等多重身份,为众多“早鸟”示范了做事不拖延、现在就趁早行动的魅力,让更多女性变得积极主动。

需要强调的是,摆脱拖延症,行动是很重要,但这样的行动必须是有效的行动,是能够切中要害的行动。如果只是一味地做无用功,只会越忙碌越受打击,强烈的挫败感不仅不会治愈拖延症,还极有可能让这种病症加重,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当你面前摆着很多因为拖延症而积压下来的事务时,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把那些能够有效提升人生格局的事情先迅速做好,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有的时候,核心问题处理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实现高效率人生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拓展人生格局最简单直接的做法。

齐刚在一家贸易公司当经理,属于中层管理者,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这些事务有来自领导的工作安排,也有来自下属的工作问题。齐刚每天起早贪黑,连家都顾不上回,忙得像个没头苍蝇,但工作似乎总是很多,让他根本处理不完。久而久之,齐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他觉得自己似乎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开始不想工作,而且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上司因此对齐刚感到不满,下属又总是显得很无能,齐刚已经有点心灰意冷了。

有次他与一位研究管理学的朋友聚会,齐刚便与朋友聊起了目前自己在工作上窘迫的处境。于是朋友就问齐刚:“你觉得上司委派给你的工作任务,与下属给你带来的工作问题,哪个更重要?”齐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上司的工作任务重要,我一定会优先解决上司布置的任务,然后再去考虑下属的问题。”

朋友笑着点了点头,又问:“那么如果上司委派给你的任务是去帮他拿一份重要的会议文件,而下属给你反馈的问题是公司的重要客户很可能就要丢失了,你会优先解决哪个问题呢?”这下齐刚就犯难了,他说:“上司的文件很重要,可如果下属的问题不解决,公司损失了客户我是要负责任的啊,我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朋友告诉齐刚:“还是应该优先处理上司布置的事务,至于下属提出的问题,虽然很紧急,但你可以适当放权,给下属一些指导,让下属先想办法去解决。下属需要锻炼自己解决危机的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你这个‘老好人’上司,不然你会被烦琐的事务弄得很累。”

这次聊天后,齐刚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自己的拖延症有救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就是管理方式的转变。齐刚开始尝试做事分清轻重缓急,把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处理,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做最多的有用功。这样没多久,齐刚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他的团队里也开始出现许多能干的精兵强将。上司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仅在公司年会上给了齐刚很高的评价,还为他争取到了出国培训的机会,这是齐刚升职加薪的契机。

治愈拖延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自律。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行动起来,往往就意味着改变的开始。可如果行动中没有很好地坚持自律,那么人生还是有可能会失控,很可能努力了半天却回到了原点。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最强大的人,他拥有自我控制的本能。”通过行动改变拖延的现状,用坚持去维系这种状态,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创建完美的人生格局,最怕的就是放弃。当一个人放弃了自我控制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最本真的自我。不要向内心深处的懒惰与懦弱妥协,用行动改变现状,现实才会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