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冒险,就不要害怕失败(1 / 1)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都会去冒险做一些事,也敢于冒险,但对于失败总是心生畏惧,总会问自己:失败了,该怎么办?其实,获得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失败不断较量的过程,用错了方法、耽误了时间、能力不够……都会导致天平向失败一方倾斜。

失败,很正常,既然成功离不开冒险,就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冒险和失败总是如影随形。

年轻人准备出远门,动身前特意去拜访族长,请求对方给自己一些意见。见到族长的时候,族长正在练字。听了年轻人的讲述,族长直接提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字——不要怕,之后说:“孩子,人生的秘诀一共有六个字,今天我先告诉你三个,足够你受用半生了。”接受了族长的馈赠,年轻人便告辞。

30年后,年轻人回到了家乡,这时候他已经做出一些成就,但也多了很多伤心事。为了解除心中的困惑,他又去拜访族长,

不料老人家已在几年前去世。听了年轻人的讲述,族长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你一定会再来。”

年轻人倍感惊讶,吃惊于族长的预见能力。之后,他拆开信封,抽出一张纸,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三个字——不要悔!

“不要怕,不要悔”——简单的六个字就道出了人生的奥秘。人生就是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遇到危险,不要怕;失败了,也不后悔,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登到最高峰。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生活总是无法避免失败,失败无所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失败的可能。”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可能遭遇失败,最关键的是遇到这种情况,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灰心,更不要害怕失败。

洛克菲勒曾经告诉自己的孩子:“人人都厌恶失败,可是一旦害怕失败变成了你做事的动机,也就走上了怠惰无力之路。不仅可怕,还是种灾难。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很深的内涵。很多优秀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是因为他们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

对于发明家爱迪生,很多人都表示羡慕和钦佩。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想到,爱迪生的发明都是建立在不计其数失败的基础上。

发明电灯时,为了找到灯丝材料,爱迪生不断地尝试,一共失败了1200多次。有人劝他放弃:“试验了上千次都没有成功,难道还要继续失败下去?”可是爱迪生却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已经发现1200多种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了。”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

爱迪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固然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失败的存在,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进而逐步改正和弥补,最终走向成功。

在洛克菲勒和伙伴刚刚进入商界时,遇到了一场灾难性风暴,可是他们没有担心害怕,没有退缩,反而大赚了一笔。

当时,他们和一位大豆供应商签订了一笔合同,购进一大批大豆。没想到,几天后就发生了霜冻,多数大豆遭受损毁。同时,供货商人品不良,还在大豆里掺了沙土、豆叶、豆秸等。

面对这个情况,洛克菲勒既没有沮丧,也没有被击倒,更没有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再次向父亲借了一笔钱。为了使自己的经营超过别人,洛克菲勒广泛地发布了广告,告诉潜在客户:他们能提供大笔的预付款,还能提前供应大量的农产品。

结果,洛克菲勒和合作伙伴不但没有受到“大豆事件”的影响,反而赚了一笔可观的利润。

不可否认,洛克菲勒确实是个聪明的失败者。因为他知道向失败学习,能够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子,懂得用各种方法去开创新事业。任何大事的成就都包含一定的风险因素,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不怕失败。

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失败之后意志消沉。走路的时候跌倒了,爬起来还可以再走;工作不如意,并不代表你比别人差,更不意味着你已经无可救药。积极面对失败和困难,锐意进取,这次的失败一定孕育着下次的成功。

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经历并忍受失败,才能真正走向成功。事实证明,任何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是不完整的。

想到阿里巴巴的辉煌,很多人都羡慕马云,其实马云也是从失败中一步步走来的。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第一次高考,结果名落孙山。马云选择了复读,结果高考再次落榜,无奈报考了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1995年,马云创建了“海博网络”,主做产品中国黄页。马云推销中国黄页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是骗子,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1999年,马云离开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始第二次创业。就在这一年,他的阿里问世。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在我们羡慕他人享受好生活、拥有大公司的时候,要多想想,人家是如何应对失败的!

无独有偶!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也是从失败中一步步走来的。大学期间,雷军受到《硅谷之火》乔布斯的启发,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名为“三色”的技术公司,但最终散伙。1992年,雷军加盟金山公司,当时的金山是业界的“扛把子”。但由于雷军坚持做WPS,让金山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导致今天仍面临重重困境难以突破。当1998年马化腾创办腾讯,1999年李彦宏创办百度,1999年年末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雷军在金山的事业成就并不成功。所以,当2007年金山上市后,雷军宣布退休。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另开一扇窗。2011年,年过40岁的雷军正式复出,创办小米科技。在这条路上,雷军克服重重困难,集中所有精力去研究产品。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小米的MIUI用户持续攀升。由此,雷军被称为“雷布斯”,他还曾获得“中国经济年度新锐奖”。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由失败堆积而成。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曾经勇敢冒险,也都不曾害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