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个学习懈怠期?
你的孩子有没有对学习渐渐失去动力和热情?
你的孩子是将学习当成一项任务,还是当成一种兴趣?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妨对他用一用“鲶鱼效应”。
什么是鲶鱼效应?它是说当一条鲶鱼进入小鱼的生存环境时,它会激发出小鱼的求生能力。同理,当一个没有竞争且失去**与动力的人突然遇到一个竞争者时,他会被激起竞争求胜心,继而重拾**与动力。
这种方法放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因为孩子出现学习懈怠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归根结底是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标或缺乏竞争对手。倘若为孩子选择一个旗鼓相当的同学作为假想敌,作为竞争对手、追逐目标,那么毫无疑问,孩子会想方设法地超越他,而超越的前提就是勤奋与努力,就是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冬冬上小学一年级了,每一次考试他都能考满分,稳居班里的第一名。可是,这样的好成绩不仅没有令妈妈自豪,反而还很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冬冬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教授过他一些一、二年级的知识,所以冬冬能考满分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令妈妈不满意的是,冬冬仗着自己已经学过且都懂,就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看电视,然后再打游戏。甚至有好几次夜里,他趁着爸爸妈妈睡着后偷偷爬起来玩游戏。
妈妈发现后,就严厉地批评他:“冬冬,你玩游戏玩到这么晚,第二天还有精力好好学习吗?”
冬冬却毫不在意地说:“我都已经会了,不需要老师教了,而且我每次考试都会考满分。妈妈,你真是太大惊小怪了。”
几次之后,妈妈很后悔当初那么早教授冬冬一、二年级的知识,不然冬冬应该和普通孩子一样,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预习功课。
爸爸察觉到妈妈每天都唉声叹气,就问怎么回事。妈妈将冬冬对学习懈怠的事情和爸爸说了。爸爸听后,笑着说:“这很简单,你看我晚上怎么治一治这小子。”妈妈很怀疑爸爸说话的真实性,要知道她可是好说歹说了一大通,冬冬都没有听进去。
晚上,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冬冬照旧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爸爸坐过去装作不经意地说:“冬冬,你还记得前些天来我们家做客的李叔叔吗?”
“当然记得,李叔叔是你同事,他的女儿李静还是我们隔壁班的同学。”冬冬回答的时候眼睛依旧看着电视。
“是的。今天你叔叔和我炫耀,说他女儿李静的成绩特别好。”爸爸循序渐进地说。
“她考满分,我也考满分,你也可以跟他炫耀,说我的成绩也特别好。”冬冬自信地说。
“冬冬,我可不好意思对你李叔叔那么说。你知道吗?李静不仅平时成绩考满分,前一段时间,她还被选中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并且得了一等奖。据说,竞赛的题目都特别难。”爸爸说。
“竞赛?我怎么没有听说过?”冬冬的注意力终于被爸爸的话吸引了。
“应该是你平时表现不出色,且你们学校的竞赛名额只有一个,所以老师没有选你吧!不过,爸爸这儿有一份李静竞赛时做的试卷,你做做看,看是不是比李静更好。”爸爸从公文包内拿出预先打印好的数学竞赛试卷。
冬冬一听,赶紧连电视都不看了,趴在桌子上做起了数学试卷。
这张卷子的题目不多,但每一道都很有诱导性,并且越到后面越难。直到过了两个小时,冬冬还有题目没做出来。
最后,爸爸替冬冬判了一下试卷,冬冬考了80分。爸爸说:“这张卷子,李静考了90分,你比她差十分,也很不错。不过,这也说明老师的眼光很准,知道你考不过李静,所以才没有选你去参加竞赛。”
爸爸的话让冬冬很生气,他才不想被李静压下去,他只是没有好好学。所以,自那以后,冬冬一改之前的学习态度,他不仅每天认真听课了,而且回家也积极学习,重拾了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事例中的爸爸并没有训斥冬冬,而是说了同事家孩子的成绩与表现,目的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成绩旗鼓相当的假想敌,让冬冬知道他是因为学习不积极才落人一截的,继而激起争强好胜的心。而冬冬想要赶上竞争对手,只有努力学习,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假想敌,因为假想敌是孩子学习、做事的动力。然而,父母不能随意为孩子塑造一个假想敌,它是有一定标准的。
首先,假想敌是真实存在于孩子身边的。相信很多父母会指着电视剧里某个演出来的小天才,然后对自己孩子说:“你瞧,这个小天才真厉害,这么小就被国外某个著名大学录取了,你要以他为目标。”孩子虽然年纪尚小,但时代的快速进步早就让他们明白电视剧中的小天才、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是虚构出来的,孩子不会将父母的话听进心里,也不会将虚拟的人物当作自己的竞争目标。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挑选一个真实存在的假想敌,且这个假想敌就在孩子身边。只有孩子能切身感受、看见假想敌的强劲之处,孩子才会对学习更加有动力,更加有兴趣。
其次,假想敌的实力与孩子旗鼓相当,或是高出一小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白领,你会将亚洲首富作为竞争对手吗?显然,这是很不符合实际的。所以,选择假想敌要选择一个处在相同环境中的人物,而白领的假想敌应该是一位与他实力相当,或实力高出一小截的人。
父母为孩子选择假想敌时,也应该遵从这样的标准,让孩子有种“这个竞争对手只要我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超越他”的感觉,这样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就像心情一样反复多变。父母要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为孩子选择一个高质量的假想敌,这样孩子才能重拾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