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命令”转化为平心静气的劝导(1 / 1)

“不准胡乱按电梯按钮!”

“不许在游乐场里乱跑。”

“不可以将食物吃一半剩一半!”

……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然而,许多父母似乎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以至于看到孩子淘气、犯错误时,就忍不住用“不准”“不许”“不可以”等之类含有命令性的词汇教导孩子。可是,当我们用命令式的语气教导孩子后,孩子有好好听话吗?

一部分孩子当时听话了,但没过多久就会再犯,而另一部分孩子根本就不听话,除非是非常自律且成熟懂事的孩子才会将父母命令式的教导记在心里。但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的忘性大,玩心重,又有多少能做到成熟懂事呢!父母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无视我们那些命令式的教导?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天性喜爱自由,父母命令式的教导就像是一根捆绑住他们身体的藤蔓,想要获得自由,唯有挣开藤蔓。所以,孩子会用与父母对着干、无视、再犯等叛逆行为来从父母这儿获得自由。只有抚平孩子的反叛,孩子才会真正将父母的话听到心里。而抚平孩子反叛心理的关键方法就是将我们命令式的教导转化为平心静气的劝导。

李鹿是一名作家,这一天,她约了出版社的编辑到家中商谈出版事宜。

元宝是李鹿的儿子,只有五岁,正是调皮捣蛋、爱搞破坏的年纪。所以,在李鹿与编辑谈话的时候,元宝不停地在屋子里乱窜。他从玩具堆里找到一个小鼓,对着小鼓就是一顿猛拍。

“砰砰砰”的鼓声立马打断了李鹿与编辑的谈话。李鹿想也没想,对着元宝命令道:“不准再拍小鼓,非常吵!”

元宝见妈妈脸色很严肃,就放下了手中的小鼓,跑到垫子上安静地玩起了自己的变形金刚。可能是孩子的忘性比较大,没过一会儿,元宝就忘记了妈妈的呵斥,他又从玩具堆里找到了一个小皮球,在地上拍了起来。

皮球与地板相碰撞,发出了巨大的砰砰声。毫无意外,这一次李鹿与编辑的谈话又被打断了。李鹿皱着眉头,再次命令元宝:“不许在家里拍皮球,我对你说过很多次了。”

妈妈的命令让元宝一愣,他放下皮球,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可是,没等一会儿,他又找到了他的新玩具,是一架小飞机。元宝忘记不开心,他手里拿着小飞机不停地在屋子里跑来跑去,想象小飞机在天空飞翔的样子。然而,他来回跑不仅发出了噪声,还晃得李鹿无法专心与编辑交谈。

就在李鹿再要训斥元宝时,编辑开口阻止了,她笑着说:“你这样命令孩子不许干这、不许干那是行不通的,你应该告诉孩子原因,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劝导一番。”说完,在李鹿不解的目光中,编辑又对元宝说,“元宝,阿姨和妈妈要谈很重要的事,原本我们可以很快谈完,然后陪你一起玩,可是你总是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打断我们,让我们谈到现在都没有谈好。所以,为了我们能快点陪你玩,你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小垫子上看一会儿书吗?”

元宝听后,想了一会儿,放下手里的小飞机,跑到垫子上看书了。一直到李鹿她们谈完,他都没再发出一点声响。通过这件事,李鹿也明白了,教导孩子不能一味地去命令,有时候平心静气地去劝导似乎更加有效果。

从事例中不难看出,父母命令式的教导不仅没能让孩子听话,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见,用命令式的语气教导孩子没有丝毫好处。作为合格的父母,就该将那些带有命令式的话语设为禁语,尝试着用平心静气的语气去劝导孩子,或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要怎么平心静气地去劝导孩子呢?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既然是平心静气,那么态度自然是温和的,自己的思想也要一片清明。如果态度严肃、激烈,思想焦躁混沌,那这样不是劝导孩子,而是成了训斥、批评孩子。其次,劝导时要有条理性。这里的条理是:你不能这么做,你这么做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做得好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等等。用平心静气的态度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劝导孩子,孩子一定会听从。

至于转移孩子注意力,通常用在孩子固执己见的时候。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倔强固执,哪怕父母再怎么劝导,孩子都听不进去。这时候,相信很多父母会被孩子的不听话、无视激起怒火,继而训斥孩子,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令孩子顺从,而且令他们更加叛逆。在好好劝导行不通时,只能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悄悄转移孩子的负面情绪,等负面情绪消散后,再对孩子好好劝导一番即可。

在所有教育孩子的手段中,命令式的教育方法是最简单粗暴,也是效果最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命令式教育法根本教育不出一个优秀孩子。只有平心静气去劝导孩子,孩子才能改变思维,将父母的教导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