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对与错,听听孩子怎么说(1 / 1)

当别人指责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时,我们会急切地想要去说。说些什么呢?会说一说这件事情我们做错的原因;会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并保证以后不会再错;会为自己辩解一番,说明这件事不是我们做的……所以,当别人或是我们自己指责孩子做错一件事时,你会给予孩子说话的权利,听一听孩子的解释吗?

孩子犯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犯错可以让孩子牢记犯错误的原因,并记住以后不会再犯。事实上,可怕的是我们父母,不管孩子做得对与错,逮住孩子就是一顿训斥,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也不听孩子说一说原因。

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温和地教导一番也无妨,可若是孩子没有做错呢?那我们的训斥无疑会像一把尖刀,扎在孩子委屈的心上。

丁丁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儿,他最喜欢的就是妈妈了,可就在前几天,他哭着推了妈妈一下,并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是个大坏蛋!我以后再也不喜欢你了!”于是接连好几天,他都没有再理妈妈。

丁丁妈妈当时以为孩子在耍脾气,并没有找孩子聊一聊。直到最近几天,她发现孩子对她不理不睬,就算她主动上前与丁丁说话,丁丁也会跑开。

丁丁爸爸发现丁丁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后,就询问丁丁妈妈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丁丁妈妈说:“那一天,我在厨房做饭,让丁丁帮忙照看一下妹妹。也不知道丁丁是怎么照顾的,让妹妹一直哭个不停。我被吵得心烦意乱,就对丁丁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欺负妹妹了?怎么老是把妹妹惹哭?’然后丁丁突然大哭起来,跑回自己房间,并说以后再也不喜欢我了。”

“丁丁那么喜欢妹妹,从前也没见他欺负过妹妹呀!”丁丁爸爸皱着眉头说,然后又问丁丁妈妈,“你当时有没有问丁丁为什么老是惹哭妹妹?”

“这个倒没有。”丁丁妈妈觉得,当时就丁丁和妹妹在一起,惹哭妹妹的应该就是丁丁了。

“我不否认妹妹是丁丁惹哭的,但他惹哭妹妹的原因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听他解释呢?既然丁丁当时哭了,而且还说再也不喜欢你了,那丁丁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我觉得,不管孩子做的事是对还是错,我们都该听听他们那样做的原因。”丁丁爸爸说。

丁丁妈妈听后,觉得丁丁爸爸说得很有道理,也不禁后悔当时没有听一听孩子的解释。

当天晚上,丁丁爸爸给丁丁读睡前故事,见气氛不错,丁丁爸爸就提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事。丁丁听后,沉默了一会儿,他含着眼泪委屈地对爸爸说:“那天,妹妹老是将小积木放嘴里,积木上有好多细菌,我怕妹妹吃了细菌会拉肚子,就将积木从她手里拿走。可是我一拿走,妹妹就大哭。然后她又拿另外的积木含在嘴里,我拿走后她又哭。就这样连续哭了好几次。”

“然后妹妹的哭声引来妈妈,妈妈来了也不问原因,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了你一顿。你心里觉得委屈,所以才哭,才说再也不理妈妈了,对不对?”丁丁爸爸问。

丁丁点了点头。

“丁丁,我觉得妈妈经过这几天的反思一定知道错了。你看,妈妈不听你解释,你就那么委屈伤心,现在妈妈知道错了,你不听她道歉,她也很伤心。”丁丁爸爸耐心开导。

丁丁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第二天就理睬妈妈了,而妈妈也向丁丁道歉了,并保证以后不管什么事都会听他说一说。

当我们蒙受不白之冤时,内心一定会非常委屈、焦躁,恨不得能立马向人解释清楚。作为内心敏感的孩子,当他们遭受冤枉有口难辩时,内心的委屈与焦躁会放大数倍。这些负面的情绪像是有魔力,它们会操控孩子的思想,不是导致孩子说一些激烈的话,就是导致孩子封闭自己的内心。

就像事例中,丁丁的家庭有两个孩子。丁丁的心里有一个小天平,他会暗暗地掂量父母是喜欢他还是喜欢妹妹,当父母对妹妹的关注多过他时,他的内心会变得敏感而脆弱。所以,当他被冤枉且妈妈不听他解释时,他会非常焦躁和愤怒,甚至说出再也不喜欢妈妈这样的话,可见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有多剧烈。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与他们最亲近的人,是他们的参天大树,他们的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也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是一个有思想且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说话的权利,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权利。所以,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一件事时,先不要急着去训斥孩子,而是要听一听孩子怎么说。当别人指责我们的孩子时,也不要被他人的思想所操控,就不问缘由地训斥自己的孩子,而是要保持理智,听一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听一听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去判断对与错。

如果孩子做错了,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道歉。如果孩子没有做错,那就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让孩子明白只要他做的是对的,父母会无条件支持他。父母这样的举动,还可以加深孩子的是非观,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而这也是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该有的对待孩子的方式。

每一对父母都要有宽容的心,给予孩子说话的权利;每一对父母也该有耐心,听一听孩子怎么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会变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