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是孩子的另一个名字(1 / 1)

调皮、淘气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特征,他们会蹦上蹦下,把沙发、床当成了蹦蹦床;他们会故意恶作剧,把爸爸的手机藏起来,然后看着爸爸满头大汗地到处找;他们会故意揪住女同学的辫子,看到女同学委屈地大哭,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调皮、淘气就头疼不已,恨不得把孩子拴住,好阻止他们这些令人抓狂的举动。有些父母甚至开始担心,这样调皮、淘气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他们会不会越来越不听话,不服从爸爸妈妈的管束?他们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顽劣,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

其实,父母的这种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孩子哪有不调皮捣蛋的?这就是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几岁的男孩子更是调皮得不行,招猫逗狗、和同学打架、惹哭女老师。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是好孩子,也不代表着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变坏。

孩子之所以调皮,是因为他们天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想要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在大人看来很普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却充满了吸引力,促使他们想一个个地弄清楚;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却非常有趣,让他们抑制不住地“做坏事”。

一旦父母发现孩子的淘气行为,就马上予以制止,对孩子大声地说“不行”“不要这样做”“你再淘气我就打你了”之类的话,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会被遏制,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

有俗话说,“调皮的男孩是聪明的,淘气的女孩是灵巧的”。虽然这只是一句俗语,却是绝大部分父母经过仔细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现在很多教育专家也指出,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往往蕴含着非常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这种行为还与孩子的表现欲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淘气行为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因此,作为父母就不必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操心了。给孩子淘气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训斥,如此孩子才能充分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迪生小时候就是一个令父母头疼不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调皮淘气,时常做出让父母火冒三丈的事情。

一次,他看到院子里的母鸡正在孵蛋,竟然把母鸡赶走了,然后自己坐在鸡蛋上。当父母大声制止他的时候,他振振有词地说:“我没有捣蛋,我正在帮助母鸡孵小鸡!”父母哭笑不得地说:“人是不能孵出小鸡的!”小爱迪生好奇地问:“为什么母鸡可以孵出小鸡,而我却不能呢?”这个问题令父母难以回答。

还有一次,爱迪生竟然给自己的小伙伴喝下了一种能产生气体的酵粉,差点害小伙伴丢掉性命。当父母质问他的时候,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在做实验!气球充上了气,就可以飞到高空中。那么我就想,人的身体充上了气,是不是也能让人飞上天呢?我不做实验,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啊!”

在课堂上,他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时常打断老师的讲课,还问一些“无理取闹”的问题。当老师教孩子加减法,说到“2+2=4”时,爱迪生突然大声提问:“老师,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而不是等于其他数呢?”

最后,爱捣乱、喜欢调皮的爱迪生被学校开除了,而邻居也因为他时常做出令人震惊的事情,而不允许孩子和他一起玩耍。

但幸好爱迪生的父母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孩子虽然调皮,但是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于是,爱迪生的母亲成为他的老师,教孩子相关知识,并且用宽容的态度来引导教育他。正是因为爱迪生的父母正确地看待了孩子的调皮行为,尊重了孩子的天性,才为爱迪生走上发明创造之路打下了基础。

虽然时代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却没有太大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调皮淘气是不好的行为,一看到孩子的淘气行为就严厉地制止,这都是教育方法和观念的错误。

事实上,在对待调皮淘气的孩子这件事情上,西方国家的父母和我们国家的父母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当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听话,总是制止孩子淘气行为的时候,西方国家的父母却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任由他们顽皮淘气,甚至是特意花钱来培养他们的调皮行为。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的天性是不能扼杀的。对孩子的淘气行为一味地制止和压抑,不但不会起到教育意义,还会让孩子失去快乐、自由。一旦孩子听话了,不淘气了,快乐就没有了,童真就没有了,还失去了好奇心和创造力。

所以,父母不能把调皮与淘气当成是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更不能常常加以阻止,甚至打骂孩子。适当地鼓励孩子的调皮行为,不打击、扼杀孩子爱玩的天性,这才是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

当然,如果孩子的行为超过限度了,我们就不能听之任之了,否则就会让孩子染上不良习惯,把调皮行为变成是有意识的不良行为。尤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父母更不能让步,比如孩子故意打同学,或是在公共场合搞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