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宝贵之处就在于个性,我们应该尊重(1 / 1)

有一位妈妈,每晚都会给孩子说晚安故事。这一天,她给孩子讲《灰姑娘》的故事,孩子听得很认真。讲完之后,妈妈问孩子:“如果灰姑娘在12点之前没有跳上南瓜车,她会怎么样呢?”

孩子想了想说:“那她可就惨了,被她后妈发现了,以后就一定不让她去了,她也就不能遇到王子了。”

妈妈说:“是的。所以我们要记住,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时。”然后妈妈又问孩子,“如果灰姑娘一开始因为后妈的阻拦而打消去舞会的念头,她还会遇到王子吗?”

“当然不会。”孩子果断地回答。

“没错。这个故事说明,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妈妈说。

孩子歪着脑袋,突然说:“妈妈,《灰姑娘》里面有个错误,当时钟指向12点,施在灰姑娘身上的魔法都会消失,可是水晶鞋没有消失。”

这位妈妈非常惊讶,她很激动地说:“宝贝,你听得可真仔细。你看,伟大的作家也会出错,但出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要是能成为作家的话,一定比他还要棒。”

在这样一问一答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的提问是在拓展孩子的思维,把道理藏于故事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如果这位妈妈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那么,她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没有效果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有个孩子很有创造力,时常能发明一些小东西,是大家公认的发明小能手。不过,他的成绩不算好,而他的父母也认为他整天弄那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没什么大出息,每次看见都会指责他。这个孩子在日记中写了很多负面的话语:“看书,看书,还是看书,什么时候我能真正和我的爱好相伴呢?”“我太自卑了,很有压力,一次次考试失败使我学会了说谎,否则爸爸会打我。”

孩子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只好写在日记里。父母天天逼着他学习,他没有时间去弄他的发明,渐渐变得忧郁起来。每当孩子鼓起勇气想跟父母好好谈谈,他们都会用“你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是为了你好”等之类的话打消他的念头。后来,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愿说话,积压的负面情绪使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功,关键是父母能不能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发挥位置。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让孩子收起个性。然而在中国,很多父母普遍抱有一种心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孩子能否成功,在于他是不是选择了适合自己做的事,也就是选择前行的道路。只有给孩子好的定位,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不等于放任他们的个性。

曾经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位妈妈因为担忧孩子而在论坛上写下了自己的烦恼,她说:“我的孩子不知道怎么了,他喜欢画画,我们给他买画笔,他画得到处都是,如我们的衣服上、墙壁上。每天我都得费力打扫,有时候实在气急了,就吼他几句,他马上扔掉画笔跟我抗议。”

不难看出,这位妈妈十分无奈。网友们纷纷给这位妈妈出主意,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后来,这位妈妈尝试着去尊重孩子,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她的烦恼又接踵而来,她在论坛中又写道:“我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他却变本加厉。他现在不但不听大人的话,坏习惯也多起来了:在家到处乱扔东西;带他出去他就赖在地上不走,非要我抱;看见好玩儿的就要我们买给他。”

于是,这个论坛变成了一个讨论吧,讨论的主题是:父母该不该“尊重”孩子的个性?“棍棒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尊重孩子,鼓励他们个性发展才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不过,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孩子自主发展。因此,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地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某些行为让大人生气了。要是让他们完全自由发挥,不仅影响他们正常成长,还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比较任性,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耍时,孩子在前面玩,父母就跟在后面收拾“残局”,比如玩搭积木,才几分钟,积木就被踢得一塌糊涂,父母就帮忙再搭好,玩拼图游戏也是如此,面对摊开一地的拼图,父母总是非常耐心地帮助拼完整。

不少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又缺乏育儿经验,往往会表现出对孩子过多的保护,孩子就会把大人的迁就理解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我们虽然不能过多地限制孩子,但也不能单纯地“堆笑脸”,在孩子出现危险或错误举动时,我们一定要准确无误地表示出“愤怒”,可以用眼神或者一个动作来表示,通过给孩子小挫折,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让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们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我们应该尊重。教育是门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只有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才能因材施教,开发出孩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