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哲学中,王充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介绍汉代思想,一般都会提到董仲舒和王充两人。董仲舒作为汉代思想传统的确立者,是典型的正面人物。而王充一般被视为对两汉之际的谶纬神学氛围的批判者,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源自董仲舒的思想,因此,王充便成了两汉思想的反叛者。这种对于汉代思想的极简化认识方式,实际上并不妥帖。
王充的思想史地位,是近代才构建起来的,且受到近代学者极大的推崇。章太炎先生称:“董仲舒以阴阳定法令,垂则博士,神人大巫也。使学者人人碎义逃难,苟得利禄,而不识远略。……(王充)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耑。有所发擿,不避上圣。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于今,亦鲜有能逮者也。”(《检论》)胡适则更是视王充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并且认为,“到了一世纪下半,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王充(生于27年,死于约100年)。他不但是一个第一流的哲学家,他在文学史上也该占一个地位。……我们总看中古时期的散文的文学,不能不对王充表示特别的敬礼了”(《白话文学史》)。此后,在中国传统的诠释中,无论是哲学史、思想史还是文学史,王充似乎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对王充及其思想有如下评述。
两汉思想,董仲舒是正面,王充是反面,只此两人,已足代表。董仲舒上承邹衍,王充则下开魏晋。魏晋人在中国思想史上之贡献,正为能继王充,对邹、董一派天人相应,五行生尅,及神化圣人等迹近宗教的思想,再加以一番彻底的澄清。
王充由此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了极高的地位,这一地位也逐渐得到公认。作为浙江人,在浙江思想史领域,王充更是被视为浙学的开创者。[1]
自章太炎、胡适始,对于王充的高度评价逐渐被广泛接受,王充也因其对汉代思想的批判而获得了极高的思想史地位,成为两汉思想迷雾中的“清醒者”。但是,在传统社会中,王充的地位显然没有近代以来那么崇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经用一个比较折中的方式来评价王充及其《论衡》,称“谈助之言,可以了此书矣。其论可云允惬。此所以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欤”。对于王充的批评,历来也是不绝的,比较有名的当数清代乾隆帝的《御制读王充论衡》。
向偶翻阅诸书,见有王充《论衡》,喜其识博而言辩,颇具出俗之识,其全书则未之览也。兹因校《四库全书》,始得其全卷而读之,乃知其为背经离道、好奇立异之人,而欲以言传者也。不衷于圣贤,未有能传者也。孔、孟为千古圣贤,孟或可问而不可刺,充则刺孟,而且问孔矣。此与明末李贽之邪说何异?夫时命坎坷,当悔其所以自致坎坷耳,不宜怨天尤人,诬及圣贤。为激语以自表则已已,犯非圣无法之诛,即有韪其言者,亦不过同其乱世惑民之流耳,君子必不为也。且其《死伪篇》以杜伯之鬼为无,而《言毒篇》又以杜伯之鬼为有。似此矛盾处,不可屈指数,予故辟而诃之。读《论衡》者,效其博辩、取其轶才则可,效其非圣灭道,以为正人笃论则不可。
按照乾隆的看法,王充就是“背经离道、好奇立异之人”。这样的人从儒家传统来看,自然是无法被接受的,然而王充的标新立异、才华出众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乾隆看来,《论衡》的论说,也是为身世遭遇所激,并不能算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思想著作。大体而言,乾隆认可了王充的才华,否定了王充的价值立场和学术内涵。
那么,就浙江学术传统而言,王充是否可以承担“学祖”的地位?他是否可以被认为是浙学的开端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比如,作为清代浙江学术传统中流砥柱的章学诚就直接批判王充:
王充《论衡》,则效诸《难》之文而为之。效其文者,非由其学也,乃亦标儒者而诘难之。且其所诘,传记错杂,亦不尽出儒者也。强坐儒说,而为志射之的焉,王充与儒何仇乎?且其《问孔》《刺孟》诸篇之辨难,以为儒说之非也,其文有似韩非矣。韩非绌儒,将以申刑名也。王充之意,将亦何申乎?观其深斥韩非鹿马之喻以尊儒,且其自叙,辨别流俗传讹,欲正人心风俗,此则儒者之宗旨也。然则王充以儒者而拒儒者乎?韩非宗旨,固有在矣。其文之隽,不在能斥儒也。王充泥于其文,以为不斥儒,则文不隽乎?凡人相诟,多反其言以诟之,情也。斥名而诟,则反诟者必易其名,势也。今王充之斥儒,是彼斥反诟,而仍用己之名也。(《文史通义·匡谬》)
章学诚对王充作品的写作方式、价值立场以及思想内涵都提出了质疑(或者说否定)。在他看来,王充不足以成为浙学传统的开端和浙学精神的象征。王充作为浙学开端的地位,跟历史的事实可能不甚吻合。由此可见,至少在传统时代,王充并没有获得突出的地位,甚至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从思想史演变的事实来说,王充的地位可能被高估了,那么,如章太炎和胡适等近代学者,为何会如此重视王充呢?他的这种地位,可能来自近代对批判意识和批判立场的重视。对于近代学者来说,批判传统是一个基调,在这个基调下,王充对于汉代(包括先秦诸子)的批评成为一个亮点,从而在思想史的意义上获得了高度认可。
王充作为汉代思想的清醒者的角色是被过度解释的,事实上,在两汉之际批判社会思潮的人还有很多。桓谭、扬雄、王符、仲长统等,都曾经直接批判谶纬神学,其影响力至少不在王充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