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学发展的历史上,荀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符号。他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儒家的经典传承系统中,荀子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荀子,后来很多儒家经典的流传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儒学发展的面貌可能也会完全不同。其次,荀子在历史上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孟子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尤其是近代转型以来,孟子作为亚圣,俨然是儒学的正脉;而荀子则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批判,比如谭嗣同所谓的“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大盗”(《仁学》),似乎传统中的弊端都和荀学有关。
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称赞或者批判,而是应该较为客观地看待古人的思想。陈寅恪先生说的“了解之同情”,是我们在理解古人思想观念时,应当具有的态度。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古人究竟说了什么,而是研究在当时的情境下,他为什么会有类似的观点。如果对于思想的研究,只停留在具体的观念层面,那么思想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就始终无法真正进入我们生活的本身。当我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发现古人的思考方式今日依旧有着积极的作用,古人的精神追求必然会内化为我们自身应对当前生活情形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