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在不发怒的情况下表达愤怒情绪的10大要点(1 / 1)

人的沟通交流方式主要分成3种。在本章中,我会向大家传授能够让我们在不发怒的情况下表达愤怒情绪的10大要点。

擅长表达的人会做的“主张式交流”

主张式交流是什么?

主张式交流是注重彼此主张和立场的一种交流方式

首先主张式交流意味着真诚、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同时,需要对方也以同样的方式,与自己进行平等、真诚的对话。这就是主张式交流。

最重要的是,在不相互谴责,也不谴责自己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3种沟通交流的类型

人在表达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3类

攻击性强的人(攻击型)

压制对方,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

沟通交流的习惯

· 单方面输出自己想说的话

· 压迫性强,情绪化

· 无视他人的情绪,一味推行自己的主张

· 得理不饶人

· 如果事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会向他人发泄怒火

这类人的行为模式

· 将自己的地位置于他人之上

· 常常会以胜负为标准来判断事情

· 会在事后让对方感觉不好受

攻击性强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单方面地●

“为什么不向我报告?要说多少遍你才懂!”

“你这个人总是这样,不做家务,只管自己的事情!”

●压迫性地●

“别说这些废话,赶快给我做!”

“为什么你总是什么都不懂!”

●逼迫式地●

“这种时候,你这样回应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你当然要把其他约定取消了来陪我啊?!”

●得理不饶人●

“我说过这项工作要在期限内完成吧?

说好的事情怎么可以随意变更呢!”

“你白天没事情要做吧,那这种程度的家务总该做好吧?!”

●胡乱发泄情绪●

大声地关门,大声地放下书

用周围人都能听到的音量大声叹气

(对着无辜的下属)“赶紧去干活!”

洗碗的时候故意发出丁零当啷的噪声

(对着孩子)“吵死了,离我远一点!”

被动的人(被动型)

压抑自己的情绪,放任对方

沟通交流的习惯

· 无法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 经常把“不好意思”挂在嘴边

· 说话拐弯抹角

· 不把话说完整

· 忍耐到了极限,也偶尔会爆发

这类人的行为模式

· 为了不引起纷争而不愿说出自己的意见

· 常常抱有“即便我说了对方也无法理解……”这样消极的心情

· 内心时常会想着“自己为对方做了这么多……”,以施恩者自居

被动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避免说出意见●

“为什么这个人总是这样呢……”

“反正我说了也没人能明白……”

“为什么我总是说不出口呢……”

●找借口●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虽然这些话也不是我的本意……”

●拐弯抹角●

“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还是你来做比较好吧……”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决定,这也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想法……”

●总是不把话说完●

“虽然我觉得紧急的事情还是马上报告给我比较好……”

“如果像这样突然改变计划,我这边也很困难……”

●忍耐过后的爆发●

“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要忍受这些?!”

“你这个人!总是什么都不懂!”

擅长表达的人(主张型)

同时注重自己和他人的立场和主张

沟通交流的习惯

· 能够当面真诚、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 在交流中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 能够互相让步,沟通过程中注重双方的情绪

这类人的行为模式

· 能够把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具体清晰、简明易懂地表达出来

· 在双方都能充分参与交流的情况下,一同解决问题

擅长表达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真诚、直率地表达●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本来很期待这次约会,你没有办法赴约我会很难过的。”

●在交流中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原来他是这样想的啊。对此我是这么认为的,你觉得怎么样呢?”

●彼此让步●

“其实还有这样的替代方案,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呢?”

“为了以后的日子,大家一起出主意,想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做法吧。”

擅长表达的人即便和他人产生分歧,也不会直接妥协,而是会为了解决问题进行探讨和商议。因为他们十分注重这个商议的过程,所以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信赖。

攻击型和被动型的共同点

自我接纳的水平较低

被动型的人显然有自我接纳水平低、自卑的倾向。与此相对的,攻击型的人乍一看似乎是自我接纳水平高的,但事实上,正是因为自我接纳水平低,才会出于自我防卫的情绪对他人进行攻击。

正是因为与对方相比自信心不足,所以才会攻击对方。

对这一类人来说,被人指出错误,遭遇失败,或是不得不向人道歉,都会认定为自己“输了”。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找借口,把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并且进行攻击性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会为了让自己不在他人面前落于失败的境地,而向对方发动攻击。

自我接纳水平高、主动性强的人认为,即便承认自己的过失,也不会让自己的价值降低,所以反而可以坦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被动型的人会增强对方的攻击性

如果对方是攻击型的人,被动型的人会让对方的攻击性增强。

在对方攻击自己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相处方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擅长表达的人也无法让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发展

即便是用主张式交流与人沟通,也未必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比如面对向自己抱怨的人时,或是在教训下属时,即便自己坚持主张式交流,对方也未必能轻易接受你的想法。

最后只能勉勉强强接受的情况当然也是存在的。

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目标,如果能够始终和对方平等交流,把自己该传达的都真诚地传达到位了,那么就算达到目标了。

1 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说什么

当愤怒涌上心头,让我们考虑清楚,自己到底对什么事物有着什么样的情绪,又希望对方做什么事情吧。

2 把自己真实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

比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真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更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

3 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对方的行为上,而非人格上

比起针对人格,我们更应该针对对方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对方能够更明确地了解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

4 提建议时,具体说明希望对方如何改善

向对方提建议的时候,为了不产生误解,最重要的是要具体地说出自己希望对方如何进行改善。含混不清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导致新的分歧。

5 多运用“我是这样想的”这类表达

当以“我”为主语进行表达时,能够更直接地将想法传达给对方。用“我是这样想的”来与对方进行交流时,对方也不容易产生被谴责的感觉,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COLUMN

会间接攻击他人的人

有些人也许不会当面、直接地攻击他人,但是会在事后或是间接地让人产生不好的感受。这类人具体会有以下这些行为。

· 说冷嘲热讽的话

· 说一些让人不好受的传闻

· 直接告诉他人“某人说了你的坏话”

· 会在背地里扯别人的后腿

· 做出厌恶的表情

· 做咋舌的动作

· 故意用别人能听到的音量大声叹气

· 故意在工作时发出噪声来发泄

常常出现这类行为的人,会让人觉得“不好相处”,逐渐变得无法与人平等地交流和沟通。虽然人在情绪化的时候,难免出现这些行为,但还是要多加注意。

如果你身边也有人有这样的习惯,请千万不要被这些人的情绪影响哦。

6 不仅要注意言辞,还要注意态度

不仅仅是言辞本身,说话时表现出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与他人交流的效果。如果希望对方能够听进去自己说的话,那么请拿出认真的表情,直视着对方的眼睛来传达吧。

7 站在与对方平等的立场上表达

想要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心情时,不要被立场和职场上的地位影响,把对方和自己当成两个平等的人来进行对话吧。不管是用自己的威严去压制和控制对方,还是以过度卑微的态度面对,都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8 要在双方有来有回的对话中表达愤怒

当你感到愤怒涌上心头,想要向对方表达你的愤怒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在言辞上彻底压制对方。要给对方也留下阐述自己想法的余地。不要让对话变成了躲避球一样的单方面攻击。

9 不要以“自己绝对正确”为前提来说话

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对方承认我们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向对方传达出自己的期望,表达自己希望对方怎么做。所以要在不发怒的情况下,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意图。

10 当对方发怒时,不反应过激

当我们坚持要在不发怒的情况下,向对方表达情绪的时候,务必记住“对方的愤怒只是对方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样就不会被对方的态度牵着鼻子走,能够冷静地做出回应,防止两人的对话陷入毫无进展的争吵当中。

COLUMN

太长的建议就会变成说教

有些人在向对方提出“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之类的提议时,总是会不知疲倦,滔滔不绝。

有这种倾向的人,往往是“不擅长教育别人”,“心底里其实并不想教育别人”。

也许是出于一片好心,想把自己总结出的经验全部传授给对方,但是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我说到底还是不行”,或是给对方留下“喜欢啰里啰唆地支使别人干这干那,简直不胜其烦”的坏印象。

如果想要改善这一点,首先要注意不要一次性说太多建议,简洁地提一句“这样做怎么样?”或是“你觉得如何?”即可。

COLUMN

“说不出口”与“不说”是不一样的

在主张式交流当中,是有“不说”这个选项的。如果你内心感觉“希望对方这样做”,但是经过自己对于现实情况的判断之后,认为“这句话还是不说比较好”,这种情况下不说也是没关系的。但这种情况,与被动型人格常见的“说不出口”是完全不同的。

被动型的人因为害怕被人讨厌,所以该说的话也说不出口,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往往会在事后感到后悔。

但是主张式交流的人在做出“不说”的决定之后,是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说而感到后悔,或是对自己或是他人产生谴责之情的。

说,还是不说,能做出判断的只有自己。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果断地做出选择也是主张式交流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