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沃鲁夫斯:拥有传奇经历的北弗里斯兰人(1 / 1)

法国神父在和北非的海盗协商释放俘虏。这幅版画来源于1637年一本介绍北非历史和巴巴里海盗的书。

“1708年的7月19日,在一座叫阿姆鲁姆的小岛上,我第一次睁开双眼看这个世界。这座岛位于西部海域,属于利奔教会在日德兰半岛的财产。我和自己的同乡一样,大家都靠大海谋生。从12岁起,我就开始勤奋努力,想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海员。之后的3年里,我参与了不同的海上航行。有一次,我和3个同乡理查德·弗洛尔、延斯·尼克尔森、哈克·尼克尔森,还有来自弗尔岛的于尔根·奥克森,以及3个来自易北河区的人一起出行。1724年3月10日,在(西西里岛)一个叫索德尔的河道航行时,我们被一群土耳其海盗俘虏,并押送到了阿尔及利亚。在市场上,我被卖了1000钱,或者1000吕贝克马克……”

哈克·沃鲁夫斯,一位来自当时还属于丹麦王国的北弗里斯兰阿姆鲁姆岛的航海家,是这样描述自己被巴巴里海盗俘虏的经历的。在16世纪到19世纪初这段时间里,出身于北非的柏柏尔部族被称为“巴巴里海盗”,地中海沿岸所有国家的商船都遭受过他们的抢劫。这些海盗以自己的根据地为靠山,甚至一直威胁到大西洋上的欧洲商船。和普通的海盗不同,巴巴里海盗认为他们的国家是独立的,并且长期抵抗基督教的欧洲国家。

这次被俘对于沃鲁夫斯来说是个惨痛经历。海盗们把所劫获的船员和乘客都监禁起来,以便获得赎金,或者作为奴隶贩卖。数百年里,有好几万来自欧洲各国的船员遭受了和沃鲁夫斯同样的经历,他们大多陷入北非的奴隶贩卖中。基督教一方也有人参与了这项肮脏的买卖,因为与此同时,在马耳他、里窝那或者那不勒斯的市场上,不计其数的穆斯林也被当作奴隶贩卖。

荷兰画家阿尔特·安东尼斯·安东尼森作于1600年的油画,描绘一艘带武器的法国商船受到两艘北非海盗船的攻击。

被巴巴里海盗当作奴隶的人,命运非常凄惨,尤其当他们被卖给一个凶残的男人或者作为船上的奴隶划桨手被卖给其他海盗船时。逃跑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希望只有通过赎买而重新获得自由——要么来自某些商人的恻隐之心,要么通过自己祖国或者家乡城市的帮助。因此,被俘后的人往往尝试通过书信尽快让亲朋好友知道自己被俘虏的情况,他们在传达船被劫夺这一信息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通过赎金得救。但由于赎金价格一般都很高,被俘船员的亲属们无法独自拿出这笔钱,他们也需要筹集捐款。后来,就设立了所谓奴隶账户,即一种强制性的船员保险,来积累用作赎金的财物。这种保险始于17世纪的汉萨同盟城市汉堡和吕贝克,18世纪初开始,丹麦也参与其中。

一个来自弗伦斯堡的例子记录了这种赎回俘虏的典型流程:1721年,一艘来自弗伦斯堡的“巴尔扎·尼森”号遇到阿尔及利亚的海盗,船上所有海员都被当成奴隶贩卖。于是他们的亲属向弗伦斯堡市长和市政议会求救。但是由于哥本哈根和弗伦斯堡的奴隶账户都已经空空如也,市政府也无能为力,只能号召市民为赎回海员而捐款。在两年之内,捐款数额达到6000马克,再加上弗伦斯堡3座城市教堂信徒捐的3300马克,这些钱都被用于解救海员。弗伦斯堡市长和市政议会于1723年12月31日获悉,“巴尔扎·尼森”号的船员已被释放。

但是能通过赎金重获自由,这样的幸运结局并不多见。大多数船员被海盗俘虏后就再也无法获得自由,他们不得不作为奴隶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哈克·沃鲁夫斯找到了一个特殊的方法,让自己适应恐惧。与许多和他一起受难的同伴不同,头脑灵活的沃鲁夫斯很快就适应了陌生的北非穆斯林世界。这个年轻的、有天分的奴隶学会了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由于他的勤奋和忠实可靠,在为君士坦丁城(位于今天的阿尔及利亚)的统治者贝伊服务的短短几年里,沃鲁夫斯从一名普通男仆升为财务主管。通过这个重要职位,沃鲁夫斯积攒了不少财富,因为贝伊对这个忠诚的仆人非常慷慨。不久后,身为奴隶的沃鲁夫斯就拥有了自己的土地、骆驼、羊群和仆人。由于这位来自阿姆鲁姆岛的年轻人也是位士兵,贝伊任命他担任由500名骑兵组成的近卫队的指挥官,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之后,他受命成为骑兵队长。贝伊也利用了沃鲁夫斯的残暴性格,比如曾有两名筑墙工人受命将他的财宝砌入了一座塔的墙里,事后他命令沃鲁夫斯将二人杀死。

在沃鲁夫斯的家乡阿姆鲁姆岛,显然没有人听闻过他不同寻常的事业。他的父亲绝望地为儿子凑赎金,但在赎金凑齐之前,已经在异地生活了12年的儿子于1736年4月回到家乡。1735年10月31日,年迈的贝伊把自由还给了沃鲁夫斯。沃鲁夫斯决定回家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对家乡的思念,而是害怕贝伊死后政权变更之际,自己会失去性命。

阿姆鲁姆岛的人们对归来的沃鲁夫斯并不十分信任,因为他们怀疑沃鲁夫斯为了适应北非的生活环境而做了过分的事情,比如他已经不再信仰基督教——的确,用皈依伊斯兰教来解释他如此不寻常的升迁,也是合情合理的。除此以外,沃鲁夫斯返乡时是个富翁也让人产生怀疑,其他船员的家人大多不得不为凑够赎金而倾家**产。

或许是为了解释他在异域的所作所为,回家后的沃鲁夫斯开始撰写回忆录。他极其理智、清醒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几乎没有流露一个普通人经历这些事时应有的情绪。同样蹊跷的是,沃鲁夫斯通常描述到最为紧张的环节时就戛然而止,比如他提到自己曾陪贝伊去麦加朝圣,但对读者十分感兴趣的旅行过程却只字不提。

巴巴里海盗——地中海的噩梦

从16世纪开始,来自北非的巴巴里海盗就威胁着地中海上的商船。他们最重要的根据地位于的黎波里、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塞拉。由于自然资源的缺乏,这些城市为了保障必要的食物和原材料来源,不得不参与海上掠夺。拥有穆斯林背景的巴巴里海盗并不认为自己是普通的海盗,他们通过海上掠夺来长期对抗基督教势力。

除了货物和船只本身瑡在北非这样森林贫瘠的地区,木材是很重要的物资瑡船员和乘客也是最受巴巴里海盗欢迎的战利品。在这些海盗城市里,基督徒奴隶的数量多得惊人。据推测,17世纪上半叶仅在阿尔及利亚就有至少20000多名基督徒奴隶被贩卖。其他几个海盗根据地的情况也差不多。

18世纪中期,巴巴里海盗开始衰落。除瘟疫和饥荒以外,欧洲各国海上势力的崛起也给巴巴里海盗带来了致命打击。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的战船数量急剧增加,于是这些海盗把掠夺目标放到小国的船只上。对于荷兰、瑞典,尤其是丹麦、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商船来说,地中海仍旧是危险的。

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期间,巴巴里海盗又迎来了一次繁荣期。但这些北非海盗的最后一次猖狂犹如昙花一现。1816年英国对阿尔及尔的攻击,以及1830年法国对北非的殖民统治,使得臭名昭著的巴巴里海盗彻底走向灭亡。

阿尔及利亚的海盗在普罗旺斯海岸抢劫一名女孩。木雕版画,约作于1835年。

或许沃鲁夫斯写回忆录的目的并不在于向读者展现自己的命运,而是为了让阿姆鲁姆的人们相信,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虽然人们一直怀疑沃鲁夫斯已经背叛基督教,但他还是通过了神父的信仰考验,并重新被基督教的团契接受——尽管在做礼拜的时候,他还穿着土耳其制服。

有关沃鲁夫斯的流言蜚语一直持续到他去世。人们私下认为,他的灵魂并没有得到安宁。1754年10月13日,46岁的沃鲁夫斯突然去世。当地人说他的幽灵还时而出现在阿姆鲁姆岛上。直到19世纪中叶,据说人们还能在岛上看见他在教堂村和南部村之间的大雾中寻找他的宝藏。

这幅来自19世纪的版画展示了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城,在这里,哈克·沃鲁夫斯从一名奴隶逐步升为贝伊的近卫队指挥官。

哈克·沃鲁夫斯的命运既是典型的,也是不同寻常的:之所以典型,是因为他是被北非海盗当作奴隶贩卖的成千上万名海员之一;之所以不同寻常,是因为他拥有在君士坦丁城贝伊手下非凡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