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1475—1564)
1505—1545年
罗马圣伯多禄教堂儒略二世墓
儒略二世墓的委托始于1505年,一个吉利的年份。当时教皇承诺向米开朗琪罗支付10000达克特金币(足以建造一座小教堂)的天文数字,以建造一座装饰有约四十座大理石雕像的巨大墓碑。四十年过去了,墓碑的规模虽然大大缩水,但仍然十分宏伟,它最终被安放在圣伯多禄教堂,而不是原计划中的位置——儒略二世的领衔教堂,即圣伯多禄教堂。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米开朗琪罗至少画了六种不同的设计图,签署了不少于四份合同,并多次改变想法。他还雕刻了许多原打算用于该项目的雕塑,但是只有三件人物塑像——代表摩西、拉结和利亚——今天仍作为墓碑的装饰。
《拉结和利亚》是为墓碑设计图定稿(1542年签订的合同)所雕刻的寓言式雕像。现代观众的情绪大多被《摩西》的表现力所吸引,因此它们常被认为是苍白或平庸的。确实,它们在摩西的崇高感面前相形见绌,泯然于墓碑下层的密集装饰中,我们很难完全欣赏人物身上无声的尊严感。米开朗琪罗有意刻画了端庄甚至是矮小的女性形象,目的是象征信仰和善行,或者象征沉思和积极的生活。米开朗琪罗用这些题材代替早期的奴隶(尤其是现存于学院美术馆的《奴隶群像》),其建筑语言也从夸张的肉体表达转变为精神上的渴望,从异教徒的语言转变为基督教的寓言故事,借由穿着得体的女性优美躯体寓言性地表达出来。雕像放置在壁龛的狭小环境中,女性娇小的躯体和谦卑的表情非常令人惊叹,尤其是人们倾向于认为米开朗琪罗偏爱用巨大的造型突破石料的束缚和限制。
《圣经》中利亚不像她的妹妹那样迷人,但上帝却偏爱她。一团垂下的布让观看者注意到她的子宫,令人联想到她的生育能力和她为雅各生下的六个儿子。仿佛要表达她内在精神的美,米开朗琪罗创造了他整个艺术生涯中最华丽、最可爱的人物之一。
在讲述教皇儒略二世墓碑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时,阿斯卡尼奥·康迪维称其为“悲剧”。毫无疑问,他也同米开朗琪罗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感到沮丧并发出过悲叹,说这座比预期规模大大缩水的墓碑虽然雄心勃勃,但付诸实施后却令人失望。尽管如此,如果我们耽于想象这座墓碑可能的样子,就等于对米开朗琪罗的成就视而不见。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创造出文艺复兴时期最壮观、最高贵的葬礼群像。康迪维最后得出结论:“这座坟墓是罗马乃至其他任何地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坟墓。”圣伯多禄教堂每日游人如织的盛况证明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