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托利欧山修缮工程(1 / 1)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1475—1564)

约1538年动工

罗马

卡比托利欧山在意大利语中称为“Campidoglio”,是古罗马的地理和祭祀中心。朱庇特神庙位于山顶,罗马帝国的道路从这里开始,向各个方向延伸到帝国边陲。16世纪时,昔日的祭祀中心成了一堆破旧的建筑物,被人们用来当作处决罪犯的场所。教皇保罗三世将修缮古老的卡比托利欧山工程委托给了米开朗琪罗。

刚刚动工,米开朗琪罗就十分高明地将马库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皇帝的骑马雕像搬到了整个建筑物的正中央。这件古老的青铜雕塑见证了中世纪的异教徒大清洗,并在这场以基督教首位皇帝君士坦丁的名义错误发动的浩劫中幸存了下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它早已被正名,但还是被尊为古代权威的象征。此外,马库斯·奥勒留皇帝的斯多葛派伟大著作《沉思录》使他成为名垂青史的基督教原初思想家。就这样,米开朗琪罗将这个信仰基督教的古代罗马世界中备受尊崇的象征符号重新请进卡比托利欧山,与一个重要的纪念碑相融合。他围绕这座雕塑设计了一个既合乎时宜(适合开展市政活动)又富丽堂皇(与一千多年前最初的功能相呼应)的建筑群。

像创作雕塑一样,米开朗琪罗创作建筑作品也采用从中心入手的方式解决该工程所在地混乱无序的现状。他首先确定躯干,其余的是附属物。马术铜像恰好可以作为一个焦点,建筑物就像身体的骨头一样,可以勾勒出躯干的轮廓。建筑躯干就相当于空间,而空间正是卡比托利欧山建筑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所在。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位于室外的房间,一个封闭的、被保护起来的露天广场,有五个对称的入口。

一条逐渐变细的长坡道通向宽阔的广场。中央椭圆形广场形状略似一个圆顶,仿佛暗示此处是世界的肚脐:罗马,世界之都(Rome Caput Mundi)。将梯形边缘连接起来的是康舍瓦托里宫和一个新的翼楼,这两座建筑物与中心元老宫互为不规则的角度,三者呈八字形排列。米开朗琪罗为破旧的康舍瓦托里宫创作了一个新的立面,并设计了新翼楼,作为其镜像附属建筑,使破破烂烂的建筑群显得平衡、连贯。几个新的立面在几个互相对抗的力量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平衡:“巨柱形”壁柱(高于一层的壁柱)强大的垂直感被水平方向上厚重的壁架和低层拱廊上的一个个方形所抵消。建筑物的表面层层叠叠,远看则简洁有力,近看则具有动态感,可以看到密集的装饰。

与米开朗琪罗的许多建筑项目一样,卡比托利欧山的大部分在艺术家死后才完工,这应该部分归功于托马索·德·卡瓦列里的监督。米开朗琪罗的设计雄辩而清晰,确保了落成后的建筑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意图,因此该建筑群被视为杰作,实至名归。

(上)

米开朗琪罗

(1475—1564)

卡比托利欧山修缮工程

约1538年动工

意大利罗马

(右)

斯蒂法诺·杜佩拉(Stefano Dupérac)

《卡比托利欧广场的景观》

1569年

版画

501毫米×647毫米

米开朗琪罗一举重振古罗马首都的荣耀和地位,同时创造了一个彻底的、现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治理中心。它是世界上设计最完美、最令人满意的城市空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