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1475—1564)
1517年
纸,钢笔和墨水
314毫米×218毫米
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故居博物馆
1516年,米开朗琪罗四十一岁,在当时的年代,这个年龄的男人通常被认为正在步入生命中最后的阶段,而米开朗琪罗作为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他承担起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为圣洛伦佐的美第奇家族小教堂设计一个完全使用大理石建造的立面。在他的想象中,这个立面是“整个意大利的建筑和雕塑的镜子”,换言之,这将是一座古典时期最伟大的纪念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建筑物。极度自信的米开朗琪罗开始“驯服山脉”,开始着手塑造他心目中最伟大的艺术。他的万丈豪情感染了他的同时代人,感染了愿意为该项目承担巨额成本的赞助人,以及兴奋、惊愕地看着第一批大理石块从遥远的采石场运到城里的全体佛罗伦萨人。
采石工艺是一种保守的、劳动密集型的手艺,不管是法老时代的埃及,还是开始应用炸药和螺旋线锯切割机的19世纪,四千年来这项技术几乎一成不变。同样不变的是危险和费用:运输费用大约是采石成本的十倍。米开朗琪罗非常注重雕刻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大理石。他对石料的了解来自长期的经验和许多次的失望,他看得出丑陋的石料纹路,并且只敲击几次就能评估石料是否牢固。
在卡拉拉采石场挖掘出石块后,必须通过所谓“木雪橇运输法”运下山。石料被绑在配备有滑橇的简陋木雪橇上,架在横档上沿着铺满木屑的小路从险峻的斜坡滑下。每隔约三十英尺(10米)就要在岩石上切出方孔,插入缠着绳索的硬木棒,目的是通过控制下降速度保证安全。事故很常见,如果绳索滑落或滑车断裂,就会出人命,米开朗琪罗就曾多次遇到此类险情。近一百英里(150公里)的路程——乘雪橇从采石场的挖掘面到谷底,再乘牛车到海边,再乘船到比萨,然后乘驳船沿阿诺河向北到西尼亚,最后乘牛车到佛罗伦萨——这是一个复杂的物流运输链,存在许许多多的隐患,难度随时可能加倍。单是要安全无虞地弄到一块石料已然十分昂贵且耗时,而要为整个立面弄到足够的石料简直是难于上天。
从采石场到位于佛罗伦萨的工作坊,这段路程可能要消耗两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因为要等上好几个星期才能看到交付的大理石,所以米开朗琪罗对每方石料都绘制了标注尺寸的立体实物图。这张草图来自一本笔记本,其中共有十五张对开页,绘制了七十张石料的草图。每一张草图都在三个维度上进行了准确的绘制,并记录了精确的测量值,连缺口边缘和形状的不规则性都有记录。
米开朗琪罗对大理石的需求量极大。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近三年的时间采掘、运输用于立面的珍贵石材,因此,当教皇利奥十世于1520年取消该项目时,他感到痛心疾首。然而,宝贵的大理石并没有被浪费:其中大部分后来被用来建造美第奇家族小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