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子与婴儿圣约翰》(1 / 1)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1475—1564)

约1504年

大理石

直径:106.8厘米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卡西纳之战》这两件作品使他在公众中站稳了脚跟,但创造奇迹不等于有了稳定的客源。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赞助人都想要普普通通的、价格便宜的作品,这种需求通常说得很直白,当时的合同经常引用现有的艺术品,让艺术家进行模仿。安吉利柯修士(Fra Angelico)、菲利波·利皮修士(Fra Filippo Lippi)和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等成功的艺术家都曾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大量炮制主题和构图雷同的画作,而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许只是因为得到了绘画作坊的大量帮助。

米开朗琪罗从不复制自己的作品,他曾说“宁可犯错,也比重复自己好”。与此同时,这位雄心勃勃的艺术家几乎没有放过任何机会,证明自己不仅在一种媒介上,而是在所有媒介上的艺术创作都高人一筹。在1501年至1506年的短短几年间,他在“通多”(或圆板画)这个常见类别中,应三个著名的佛罗伦萨家族塔代伊(Taddei)、皮提(Pitti)和多尼(Doni)的要求,创作出三件迥然不同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米开朗琪罗已经十分接近于佛罗伦萨资产阶级顾客的需求,提供他们想要的奢侈品。

为了这件“塔代伊的通多”,米开朗琪罗重新使用了职业生涯起步时使用过的媒介:浮雕雕刻。大多数通多都是表面上色,或直接由轻质灰泥构成,而这样一方圆形大理石怎么才能挂在墙面上展示?与米开朗琪罗许多实验性的作品一样,这些毫无新意却实实在在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而且经常无人在意。

从石料上雕刻出圆形构图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注意参差不齐的边缘,圣母的头巾处理成扁平的形状,右下角还有一个切口,也许是去除大理石上的一个瑕疵时留下的。在这个不规则的空间里,米开朗琪罗设计了包含三个人物的复杂构图。婴儿耶稣拉长的身体轮廓因圣母身上飘逸的长袍而显得更突出,长度也得到了延伸,成为一个横贯整个构图的、热情奔放的线条。婴儿活泼的姿态显示,这件作品受到了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时期的作品的影响。似乎米开朗琪罗从这位年龄稍长的巨匠绘画作品中汲取了灵感,再以立体雕塑这种媒介呈现出来。

米开朗琪罗与列奥纳多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米开朗琪罗乐于探索暗示与限定、完成与未完成之间的界限。作品的许多桥段都看得出斧凿的痕迹,似乎作者很得意自己的手法,舍不得磨掉。婴儿约翰还只是粗糙地凿出了大概的形态,圣母的形象在模糊的背景中浮现出来,但尚不完整。

但是,这幅作品算是完成了吗?作品的委托人佛罗伦萨商人塔迪奥·塔代伊(Taddeo Taddei)——他同时还委托拉斐尔创作一幅优美精致的绘画——会感到满意吗?显然如此。据我们所知,其所有者和拉斐尔收到了浮雕并表示钦佩,拉斐尔还根据它创作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素描。这件浮雕是米开朗琪罗的地位迅速蹿升的见证,也许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们越来越乐于欣赏这类介于完成与未完成之间的作品。通过该作品和一些其他作品,米开朗琪罗开始强烈地影响着当时的艺术品位,不断抬高人们对艺术品的期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