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喜欢被忽视的感觉,请关注正与你沟通的人!
有人会问:倾听和关注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我已经认真地听了,这难道不是关注吗?事实上,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还有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倘若这扇窗没有打开,就无法跟对方做到心灵相通,更达不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关注是一个过程,只有重视这个过程,才能让别人感受到重视,才会有沟通的欲望,哪怕你面无表情地看着对方,他也会觉得受到了尊重。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80后的张丹也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孩子——一个小公主,正好和大儿子一起凑成了一个“好”字,这让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幸福甜蜜之中。然而,养孩子却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大家欢笑过后,是这个家庭在时隔4年以后,再一次陷入了奶瓶、尿片、日夜颠倒的兵荒马乱之中。
这天,一岁多的小女儿在吃饭时,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小碗,不但泼得自己身上都是稀饭,还弄得地上也一片狼藉,看着女儿依旧笑嘻嘻的小脸,以及沾满了饭还在不停挥舞的小手,张丹的心头涌上一阵无力感和烦闷感。没时间感慨的她,迅速给女儿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后,便赶紧收拾桌子和地面。
这时,大儿子亮亮回来了,他一进家就围着妈妈,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
张丹在擦桌子时,亮亮兴奋地说:“妈妈,你看,我今天在幼儿园得到了‘棒棒星’,因为毛毛虫爬到了妮妮身上,是我帮她捉下来的,老师说我很勇敢,所以奖励了我!妈妈,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勇敢呢?”
张丹在拖地时,亮亮说:“妈妈,老师要我们用茄子做一个企鹅,我们家有茄子吗?可是,怎么才能把茄子做成企鹅呢?妈妈你会做吗?能教我不?”
张丹在屋子里忙得不可开交,亮亮也跟在妈妈身边一直说个不停,忙到晕头转向的张丹被亮亮吵得烦躁不已,虽然她非常想对亮亮大吼一声:别吵了!可理智阻止了她,并告诉她千万不要这么做,即使亮亮围着张丹转来转去,张丹也始终在忙着自己手里的事,对亮亮的问话一概“嗯、啊”的敷衍过去。
终于忙完了,张丹松了口气,这时她才发现,一开始还围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亮亮,已经有好一会儿没听到他的声音了,后来,她在儿子的房间找到了亮亮,看着亮亮独自玩耍的落寞背影,想起自己刚才对亮亮的忽视,张丹的心里一阵自责:自己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聊天了?在孩子说他的新朋友、他的烦恼、他的“勇敢事迹”时,自己不是忙、就是累,即使在听,也心不在焉。不能因为有了二宝就冷落了大宝,张丹决定,今天要好好听一听亮亮的“故事”。
“宝贝,听说你今天很勇敢,连毛毛虫都不怕,简直就像一个骑士哦!”
“当然啦!妮妮和老师都夸我很勇敢呢!”
“是吗?那亮亮可不可以给妈妈讲讲整件事情的经过呢?”
听到妈妈对自己的事这么感兴趣,亮亮非常高兴,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而张丹也在儿子描述中,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
“妮妮是谁啊?为什么妈妈以前没听你提起过?是你的好朋友吗?”
“那条毛毛虫真的那么丑吗?居然能把妮妮给吓哭?”
……
聊天的过程是愉快的,母子俩又恢复了以前的亲密无间。
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都渴望被重视、被尊重,尤其是沟通时的倾诉对象,他们往往比平时更想获得关注,可我们有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无法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也许是因为我们早已暗自认定,这件事并不值得自己关注;或者也许是源于人类天生而来的自私性……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我们都应该改正这一点,学会保持关注。
在一场交流中,倾诉者往往占据着主要位置,以致不少人忽略了倾听者的重要性,如有些人在沟通时,虽然在行为上做到了倾听,但思想和灵魂却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殊不知,若我们的思维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就无法得知其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这很易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对方也会逐渐失去沟通的欲望。
人天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倾诉时每每都夸夸其谈,而当别人倾诉时,由于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会觉得失去了自己“表演”的舞台,于是下意识地变得消极、怠慢,以致忽略了要保持关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很好的倾诉者,却鲜少有人能成为合格的倾听者,可沟通是相互的,若我们不能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就无法获得对方的信赖,便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不可能交心。
所以,在沟通时,即使你没兴趣、没耐性,也要保持最起码的关注!
…|爱的练习题|…
1.你通常会用什么方法让别人知道,自己始终都在保持关注?
2.在别人说话时,你通常是怎样的心情?是希望他赶紧说完然后轮到你,还是会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