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往往只能得到申辩和反驳,唯有感受和需求,才能得到积极地回应!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总奢望能用最少的语言去解决问题,以致批评和指责张口就来,谁知,本想借此促使对方改变的你,却遭遇了一场变本加厉的突变!实际上,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我们期望对方能因此而做出改变,批评只是用来宣泄需求未被满足的手段。殊不知,人们在面对批评时,第一反应便是申辩和反击,唯有你直接说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对方才能不用猜测,及时地做出回应。
可悲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批评是条“捷径”,并没有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尤其是在他们不顺心时,常常会更倾向于揪出别人有什么错,如对方没立刻去打扫房间,就可能被说是懒虫;对方没听从他们的建议,就可能被说成专横跋扈等等。试问,谁会乐于跟一个否定自己的人沟通呢!
最近,拆迁的消息让刘筠兴奋不已,终于可以离开这栋破楼了,可身为居委会主任的他,同时也倍感压力,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跟他的想法一样。为了能尽快住进新房子,他在小区召开了一场拆迁事宜讨论会,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会议时,刘筠说:“大家对拆迁有哪些要求,都提出来,咱们共同商量!”
刘筠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人发言:“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就地还建,立马搬!”这是1号楼的代表老杨,说完便喝起茶来,仿佛其他人的意见跟他没多大关系。
“你说得简单,就地还建便搬,现在搬了,我们住哪里?我们不搬!”2号楼的代表听完后激动地说道。很显然,他对老杨提出的这项要求非常不满意!
“你们这样犟着不搬,房子什么时候才能拆啊,我们在这住了大半辈子,虽有了感情,但也是真的想换个环境,人老了,这爬上爬下的实在是不太方便!”
不知谁突然插了句嘴:“你们是不是拿了啥好处?不然怎么如此爽快!”
这句话令整个会场炸开了锅,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交头接耳起来:
“肯定是拿了好处,指不定背后答应了他们多少要求呢?”
“谁说不是呢?我们这些老百姓总是弱势群体,一点都不公平!”
“是啊,是啊,这帮人就是虚伪,自己想要的都有了,却在这忽悠我们!”
面对大家互相攻击的局面,年纪最长的王大爷有点坐不住了,他摇了摇头,说道:“这样还谈什么谈,根本就谈不拢嘛!”说完便起身步履蹒跚地走了。
就这样,这场讨论会在相互指责中不欢而散,只留下刘筠在会场上发呆!
这场糟糕的讨论会结束后,刘筠在想:如何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思来想去,还真让他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逐一去找每栋楼的代表谈话,深入了解每栋楼居民的需求,一一做好记录,并进行了整理;随后,他结合拆迁办的补贴政策和相关规定,拟定了一份拆迁意见书,再次召开了一场拆迁事宜讨论会。
大会开始时,刘筠就把那份意见书发给了大家,他解释道:“咱们一共有十栋楼,我对每栋楼的需求都做了统计,这次是响应政府的文明拆迁,拆迁办会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这份是你们的综合需求,大家看看照这样办是否满意?”
“好,我们1号楼就地还建的要求满足了,我们同意搬迁!”
“咦,我们要求补偿过渡费也写上去了,那我们也配合搬迁!”
“是啊,我们要求补偿装修费也加了上去,我们同样支持!”
……
大家看着拆迁建议书都乐开了花,不仅原有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还可以享受其他楼提出的那些待遇,于是纷纷表示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案例中,同样的出发点,不同的沟通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却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说话方式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常会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总以最糟糕的暴力模式去进行沟通,结果不但词不达意、令人误解,还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对此,我们应揪出躲在批评背后的期待,真实地表达自己!
例如,你对丈夫说:“你看都不看我一眼”,其实你渴望更多关注;你对朋友说:“你从不理解我”,实际你希望他能多理解你一点;你对同事说:“为什么你每次都投我反对票?”说明你想获得他的认同……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急于下结论,不妨先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跟对方沟通也不迟!
要知道,我们沟通的目的不是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而是本着一颗真诚、友爱的心,与对方一起创造皆大欢喜的结局。此时,我们就好比是水,虽然花儿需要水的灌溉才能茁壮成长,但你若过度浇水,只会加快它枯萎的速度!所以,一定不能太急躁,要想清楚了再说,唯有如此,你的花儿才能长得更大、更美!
…|爱的练习题|…
1.面对他人的批评,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当你想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通常会怎样去表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