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观察,不要总急着评论(1 / 1)

评论往往倾向于批评或指责,这很易遭到他人的反驳,继而造成冲突!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让我很失望”“这个人真是差劲”“你这样太不礼貌了”……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人的评论,而不是我们的观察。在与人沟通时,不少人错误地将评论当成了观察,以致常常遭到他人的反驳与回击,从而造成了莫名的冲突和矛盾,使得原本亲密的关系产生了隔阂。

玲玲的家庭条件颇丰,多才多艺,长得小家碧玉,是人人都羡慕的标杆。玲玲的父母都是军人,平常生活非常严谨,对玲玲要求也是相当的高。比如:起床后,床单必须铺得整整齐齐,被子必须叠成豆腐方块,吃饭必须全部吃完……

一天,玲玲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些矛盾,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中本来想跟父母聊聊天,话还没说出口,母亲依如往日那样严肃地说“玲玲,快去写作业。”

玲玲一边写作业,一边黯然神伤,无处诉说的痛苦让她更加郁闷。

“吃饭了。”妈妈喊着,玲玲无精打采地起身,例行公事般洗手吃饭。食不言寝不语,是他们家饭桌上的规矩。玲玲低着头吃饭,由于心情沉闷,食欲也随之受到了影响,没吃几口就吃不下了,只见碗里还剩大半碗米饭没吃完。

“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太没规矩了!不知道劳动人民很辛苦吗?怎么能这么浪费粮食呢?吃完了再下饭桌!”爸爸见状,厉声指责道。

“老王家的雯雯,跟你同班,你看人家多有规矩,你怎么不学学?”妈妈说。

玲玲委屈地大声地宣泄道:“每天都是规矩、礼貌,我受够了!”

玲玲的遭遇是很多家庭都有的问题,因为很多家庭就是这样沟通的,也正因为如此,家庭中的冲突往往比其他关系中的冲突要多。实际上,只要父母改变一下沟通的方式,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至少要让孩子知道这不是在故意刁难他。

观察与评论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偏向于客观、理性的事实。

在公司的茶水间里,采购李姐拉着职员晓红,进行了下面一段对话:

“晓红,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搞得这么严肃啊?说来我听听!”

“是这样的,我好几次看见你把公司的饮料、咖啡带回家,以前咱们公司经费充足,大家也都不怎么在乎,但现在是我们自己掏的钱,所以大家……”

“不好意思,李姐,我不是故意的,只是以前拿习惯了,一时没改过来!”

“没事,这个我知道,以前我也经常这么干,但自从公司要咱们自己掏钱买后,我就没再做过这种事了,毕竟这些都是大家伙的,被人看见影响不好!”

“你放心,李姐,我保证从今以后,再也不会占这种小便宜了!”

“这么点小事,哪还需要保证啊!只要你心里有个数就行!”

就这样,李姐轻松搞定了一件让同事们都十分头疼的事!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便是观察,若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听到的往往就是批评或指责,这显然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正常交流。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先观察他人,再将观察的结果描述出来,而不是急着去评论。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是否需负有责任

很多时候,评论是没有具体的责任划分的,如“你真大方”,这句话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立场,只是说出了对他人的看法。若以观察的方式来描述,应该这样说:“我刚才见你给了路边的乞丐100块,我觉得你真是太大方了!”

是否绝对或唯一

通常评论都带有一定的绝对性或唯一性,而观察却是根据事实进行推测,所以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例如,我们通过日常观察,发现某个人的工作能力较差,评价式的表述是:“他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而观察式的描述则是:“通过对他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的考察,我不认为他能胜任这项工作”。显然,观察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描述。

是预测还是事实

观察是根据事实来进行预测,而评论却是将预测当成了事实。举例说明,我们发现一位朋友很喜欢吃零食,于是说:“如果你整天都吃这些垃圾食品,身体就会越来越胖”,实际上,这位朋友吃垃圾食品导致肥胖只是我们的预测,而并非事实,说不定他是缺乏运动变胖的。

有没有依据

观察都是需要具体依据的,而评论则不需要,换言之,即我们可以从有没有依据来判断是观察还是评论。例如,我们评论某个人小气:“雯雯实在是太抠了”,但观察却是这样来表述:“雯雯经常蹭我的零食吃,真抠!”

是否将评论当成事实

前面已经提到,评论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猜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误将评论当成了事实,如在描述他人能力时,我们会说:“他是个差劲的前锋”,而观察式的表述应该是:“在好几次球赛中,他每次射门都没进,看来球技不行!”

…|爱的练习题|…

1.生活中,你的语言是偏向于观察,还是评论呢?

2.你是否能准确区分观察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