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慢”艺术(1 / 1)

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十全十美的,其成长过程中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懂得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放慢自己的脚步,及时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状态和心理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让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

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小雅的英语单元测试只得了65分,老师要求家长在试卷上签字。小雅放学回到家,支支吾吾地对妈妈说:“妈,这是我们的英语测试卷,老师让你在上面签字。”

看到女儿的样子,妈妈预料到这次她考得不理想。果不其然,妈妈从女儿手里接过试卷一看:65分。于是她很平静地说了一句:“刚刚及格。”其实她知道,女儿在学习方面是很努力的,这次没考好,除了英语测试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外,还跟女儿平时练习少有关。

“嗯。”小雅小声地回答,“我同桌还不如我考的分高呢。”

妈妈知道女儿是在用她的同桌来替自己辩解:“宝贝,65分确实不高。我看你英语测试卷上,大多是因为单词拼写出错,所以,如果以后你每天能多记5个单词,那么每周测试就有可能多考2分,那么期末考试的时候,你就能进步很多了。”

小雅看着妈妈,算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每天多记5个单词一点都不难,这样的话,到期末考试,我能多考二三十分!”

“对啊,所以你一定要加油!”妈妈摸摸她的头,鼓励她。

当天晚上开始,小雅每天睡觉前让妈妈帮她听写5个英语单词,第二天早起再复习巩固一遍。就这样,期末考试时小雅英语考了91分,在全班排名第10。

教育可谓是一种“慢”艺术,作家龙应台在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也是提倡“慢养”。至今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持久战,而且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极富耐心,用爱浇灌,孩子才能快乐、茁壮地成长,而那些急性子的父母却很难领会其中的奥妙。

方法一:给孩子预留改的时间

孩子平时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如果父母想予以纠正,千万不要妄想只跟孩子说一次他们就会改正;也不要以为冲他们大吼大叫、打骂他们,他们就会长记性。要明白:一味地埋怨、责骂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倒会换来孩子的反抗,或是让他们产生“我不行”的自卑心理;相反,如果多花些心思耐心地引导,不断地安慰和鼓励,他们终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有所改变。

自从当上母亲后,丽莎无数次告诉自己:真正对女儿好,就不能溺爱、不能骄纵。所以,当女儿每次说她想要某样东西时,丽莎就会先考虑一下,她要的这件东西是不是一定得买,或者家里是不是已经有类似的东西可以替代。然后,丽莎就会告诉女儿,这件东西会不会给她买,如果不能买,也会把理由说一下。

后来,丽莎重新回到职场,女儿由婆婆帮忙带。大概过了半年,有一次丽莎带女儿去商场,女儿在玩具店看到一个会眨眼、唱歌、讲故事的多功能芭比娃娃,她央求妈妈买下来,但是丽莎想到家里有两个芭比娃娃,还有故事机,所以拒绝了女儿。没想到女儿赖在原地不走,还掉下了眼泪。丽莎不为所动,一边安慰她,一边跟她说不买的理由。大概僵持了半个小时,女儿最终妥协了。

回到家,丽莎跟婆婆谈到这个问题,婆婆说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但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哭,最后还是满足了她的要求。丽莎告诉婆婆,一定要改掉孩子的这个坏习惯,否则等她再长大一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能就会偷钱去买,误入歧途。

从此以后,无论是谁,每次带孩子出门前,都会提醒她,不能看到什么就要什么,而且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不听话,下次她再有任何要求都不会答应她。渐渐地,女儿意识到哭并不能让奶奶、爸爸、妈妈屈服后,每次出门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用商量的口吻说:“我能要这个吗?”如果不能买,说明了理由,女儿也能接受,不再像之前那样哭闹了。

改掉坏习惯并不像更正一道数学题那么容易、快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急功近利,希望孩子短时间内变得完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坏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所以想让孩子彻底改掉坏习惯,就要寻找科学、合理且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同时做好心理准备,给他们预留一段时间去改正。当某一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给他们带来困扰时,他们就会下决心改,并且很快就能改正。

方法二:注重培养好习惯

小寒上小学时,虽然成绩很好,但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时,不知不觉就趴在桌子上写,最后作业本上的字都歪歪扭扭的。有一次,班主任老师给小寒妈打电话反馈小寒在学校的表现,说到这件事时,老师表示,如果小寒能把坐姿纠正过来,不仅卷面整洁,还能保护视力。小寒妈听了,答应班主任老师,一定想办法纠正小寒的坐姿。

从那天开始,小寒妈跟女儿说明坐姿的重要性并征得她的同意后,每天晚上陪她写作业,监督她的坐姿。一旦发现女儿身体前倾、头越来越低,她就及时提醒。这样过了一个月,小寒的坐姿有所改善,写作业时趴桌子的次数也明显减少。

一天吃完晚饭,小寒妈发现家里的米不多了,于是对女儿说,她要去楼下的超市买点米回来,让女儿自己先写作业,并提醒她注意坐姿。结果回家后,小寒妈一进门,发现女儿猛地一起身,她知道,女儿刚才肯定又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了。她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去,在女儿身边坐下。女儿不好意思地朝妈妈笑了笑,说:“之前你坐在我旁边监督我,我也时刻想着不能趴着写,这次你不看着我,我写着写着就又趴下了……”没想到妈妈心平气和地摸着女儿的头说:“傻孩子,我没想责怪你,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在改了。”说完,她看看女儿,又看看躺在面前的课本,若有所思。

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妈妈说给她买了一件礼物,放在她的书桌上了。女儿打开盒子一看,是个漂亮的小架子。妈妈告诉她,这个叫阅读架,把课本架在上边,这样写作业的时候就不用总趴在桌子上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演示,同时告诉女儿,以阅读架上边缘为参照线,头至少要跟它保持齐平。

就这样,小寒在妈妈的帮助下,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时间,彻底改掉了写作业趴桌子的坏习惯。如今,即使妈妈不在身边提醒,她写作业时也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了。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更有益于孩子的发展。但是,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培养好习惯还是纠正坏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有的孩子饭前不洗手,不管父母如何三令五申,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或者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养成饭前主动洗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