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潮流的皇家娱乐活动(1 / 1)

说起娱乐精神,唐朝皇室称第二,没有哪个朝代敢说第一。

唐朝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从马术到蹴鞠,从下棋到打猎,全部是行家里手。在皇室的影响下,堪称全民搞娱乐。什么室内的室外的,休闲的竞技的,文雅的激烈的,各种活动应有尽有。

球类运动

看了那么多电视剧,您掰着手指头数一数,都有哪些球类运动呢?

好吧,蹴鞠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

战国时期,齐国就出现了蹴鞠运动。那时候的“鞠”,里面填充的是动物的毛发,外面用两块动物的皮缝制而成。球里面不是空气,弹性就会不足;填充物多,重量就会提高,球的操作性变差,观赏性自然跟着下降。

战国之后,蹴鞠运动就慢慢消沉了。

到了汉朝,蹴鞠再次火了起来。原因也很搞笑,因为蹴鞠运动耗费体力,朝廷将它列为军事运动项目,以此锻炼军中将士的体魄。

围绕蹴鞠运动,汉朝玩家开发了五花八门的技术。

某位蹴鞠狂热爱好者耗尽毕生心力,写了一篇名为《蹴鞠二十五篇》的踢球宝典,其中涵盖了蹴鞠技术、游戏规则、球场标准等内容。

这位老兄可能没想到,他的书是世界上第一本体育专业教科书。随后,汉朝史学家班固将它收藏到了《汉书》中,而这篇宝典也正式被定义为“兵书”。

随后的几百年,蹴鞠运动一直不温不火。

唐朝的百姓很爱玩,也很爱思考,为了普及蹴鞠运动,他们对“鞠”进行了升级:两块皮革变成了八块皮革,填充物换成了动物的**。这样一来,唐朝的鞠就很像现代足球了。

唐朝蹴鞠的第一种玩法就是在球场的两边设立球门,人们分为两队进行比赛,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就算得分,和现代足球是一样的。

第二种玩法则是单球门的非对抗性玩法。人们在球场中央设置一个球门,两边各立着10米高的竹竿,中间悬挂一张网,网的上方和两个竹竿呈“U”形,这里就是得分区。运动员同样是分为两队,各站一边,将球踢进得分区就算一分,总得分高的队伍获胜。说白了,就是将球踢进三层楼高的小网,玩的是技术,而非暴力。

第三种玩法是花式足球,也就是在不用手碰球的情况下任意发挥,什么颠球、花式起球、花式停球等,还可以和别人单挑,或者邀请一个队友,一起玩空中接力。技术好的,还可以再加上炫酷的舞蹈,比如将球踢到高空后,先完成几个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再接住球。

唐朝男人玩蹴鞠,后宫嫔妃也不甘落后。

女子的花式传球叫“白打球”。诗人王建写过:“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寒食节那天,嫔妃们早早起床,聚在一起踢球,最终得胜的人就可以获得皇帝赏赐的“白打钱”。

还有一种叫“踏球”。这种球是木头做的,高一到两尺,外表打磨光滑,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耀眼夺目。游戏的时候,表演者身穿一袭漂亮的长衣,站立在球的上面,球因为失去平衡,旋转滚动,表演者要保证自己不掉下来。为了提高观赏性和娱乐性,表演者通常要表演舞蹈,或者杂技动作。

唐朝还流行马球,也叫击鞠,这算是唐朝贵族专属的游戏。原因很简单,马匹是稀有资产,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拥有的,没有马就无法打这种球。

马球是用材质轻盈而韧性十足的木头制成的,内部空心,或者填充柔软的东西。球的体积和拳头差不多,外表涂上一层红色的漆,漆上面绘有彩色的花纹,因此马球也有七宝球、彩球、画球的叫法。

马球杆是木质的,长约数尺,球杆底部为月牙形状,绘有彩色图案。

唐朝的统治者尤其喜欢玩马球,大明宫的含光殿和梨园就建有好几处马球场。远远望去,碧草如茵,草色青青。马球场的长度为120米,宽度50米,两边各有一扇球门。瞧这规模,比现代的足球场要长,不过没有足球场宽。

想要玩好马球,不仅要有击球的技巧,还要有精湛的马术功底。

在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的墓中曾出土了一幅《马球图》壁画:在一场马球比赛中,共有二十几名参赛者。他们身穿深浅两色窄袖长袍,头戴幞巾,足登黑色长靴,手持球杖。其中五个人围绕马球展开了争抢,其余的十几个人争先恐后,纵马飞驰,展现了唐朝男性贵族的飒爽英姿。

在唐朝,马球不只是男人的项目,宫廷女子也时常参加,许多诗人都描写过女子击球的盛大场面。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八棱形唐朝古铜镜,上面就刻着四位宫廷女子手持球杆骑马击球的画面,非常震撼。

当然了,不是每个女子都会骑马,对于那些想玩马球却又不会骑马的女子来说,还有两种球类运动可以选择:“驴鞠”和“步打球”。顾名思义,一种是骑着憨厚的驴子打球,一种是手持球杖,徒步打球。

簸钱

不管是嫔妃还是宫女,手里都有点零花钱,也就是铜钱。

闲极无聊的时候,她们就以铜钱为工具,玩一个游戏: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每人拿十枚铜钱在手上颠簸,以自由落体的方式丢在地上,然后清点铜钱的正反面数量,正面最多的那个人获得胜利,赢得约定的赌资。

在后宫,有些嫔妃不愿意取悦皇帝,或者不被皇帝重视,只能靠无聊的游戏找点乐子,打发时间。宫词“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写的就是这群特殊的嫔妃和宫女。

投壶

每逢皇帝举办宴会,总得安排几个小游戏,投壶就是其中一个。大殿之内,一队宫女跃跃欲试,在她们的正前方有几个酒壶,按照顺序把箭矢投向壶口。如果投进了,宴会的客人就会跟着起哄,交口称赞。

投壶的胜负就看投进壶口的箭矢数量。比赛结束后,皇帝自然要给宫女赏赐钱财。有时候,宫女们为了赚点外快,也会在后宫安排投壶比赛。

弹棋

弹棋的棋盘为长宽两尺的正方形棋盘,棋盘的中央高高隆起,四周平坦,边角处微微隆起。对战双方各有十二颗棋子,其中六颗是“贵子”,为红色,六颗是“贱子”,为黑色。两人对局,一方用手指或者其他东西弹动自己的棋子,使其碰撞对方的棋子,以进入“棋门”,每破一次门,就算一分,谁先得到十八分,谁就获胜。不过棋门具体怎么设置,已经无从考证。

这种游戏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弹珠,又有点像现代的台球。不过由于古代等级森严,弹棋一般都是红色对红色,黑色对黑色,如果用红棋碰撞对方的黑棋,属于“以贵碰贱”,是很掉价的行为。

斗百草

在古代,五月被称为“恶月”或“毒月”,需要采集百草来化解厄运。劳动人民在采集百草的过程中,发明了斗百草的游戏。

斗百草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就是看谁采集的花草种类最多。对宫女来说,宫廷的花草种类是固定的。如果想取胜,就提前要到水边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采集,再做好保密工作,到了决战时刻,当大家都以为胜负已定时,再偷偷拿出袖中隐藏的花草。

诗人王建写道:“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这种出其不意反败为胜的惊喜,才是斗百草的精髓。

高阶嫔妃没法到处去采花,所以她们可以轮流报花草的名字,别人说一种,您就要对上另一种,要求种类一致、字数一致,谁先报不下去就算输。

武斗就是采集韧性十足的草,双方交叉呈十字形,用力拉草的两头,谁的草先断,谁就认输。如今的一些农村孩子应该也都玩过这种游戏,这种玩法并不光是比谁采的草硬,还需要用到很多技巧,特别有趣。

很多现代的游戏,其实都是传承了祖宗的玩法。

比如现代的扑克牌就是由古代的叶子牌衍生而来;再如骰子,最早都是黑色的点,唐朝对其改良,将1点和4点染上红色,最终演变为现代的骰子。

除此之外,还有养宠物、斗鸡、斗蛐蛐、拔河、围棋、捉迷藏、藏钩、骑马射箭、打猎、**秋千、龙舟竞渡、观灯、射鸭、钓鱼、采荷、射粉团、双陆、樗蒲等娱乐项目。总而言之,想要在长安贵族圈子混得开,至少要有几样游戏特长。

辩证地看,娱乐活动确实耗费时间和金钱,可话又说回来,会玩的民族才有活力,才有精气神。如果少了娱乐精神,唐朝还是那个让我们神往的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