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唐朝的后宫,您会看到高高在上的嫔妃,她们是享乐阶层,也是后宫的高级管理者。还有许多宫女,有的是嫔妃的贴身侍从,有的负责打扫宫殿卫生,有的负责埋锅造饭,还有的负责看守殿门。
如果您细心一点,还会发现一群特殊的女人。
她们身穿颜色不一的服装,年龄多为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有的人甚至超过了四十岁。看神情气质,她们从容不迫,举止不凡,和宫女有明显的区别。看工作内容,有的人拿着文书、印章、籍册来往穿梭,有的人指挥宫女摆放宫殿内的陈设物品,还有人陪伴在嫔妃的身旁,手中握笔,急急书写。
告诉您,她们就是传说中的“大唐女官”。
您别质疑,她们虽是女人,但也是有品级、有俸禄的官员。
事实上,女人做官,在汉朝就有了先例,但当时的女人地位不高,就连史官也懒得记录,因此无从查证。南北朝开始,女官制度逐渐成熟起来。唐朝算是中国女官制度的集大成者,影响了后世千年。
在唐朝内廷,女官的职责就是做好嫔妃们的服务工作,负责**宫女。她们有独立的运作系统,统称为“六局二十四司”。
尚宫局(58人),下辖司记、司言、司簿、司闱。
尚仪局(46人),下辖司籍、司乐、司宾、司赞。
尚服局(40人),下辖司宝、司衣、司饰、司仗。
尚食局(46人),下辖司膳、司酝、司药、司饎。
尚寝局(36人),下辖司设、司舆、司苑、司灯。
尚功局(38人),下辖司制、司珍、司彩、司计。
六局二十四司的官职设置都是一样的。
就拿尚宫局来说,最高官员叫尚宫,有两个编制,都是正五品。其中,司记司有两个司记,官居正六品;两个典记,正七品;两个掌记,正八品。
尚宫局基本上直属皇后,掌管宫内所有文书的盖章,负责对外的联络工作,如宫女的籍册信息,嫔妃和宫女的工资、赏赐等。
比如,尚仪局制定了新的内廷礼仪制度,就需要尚宫局先签批盖章,然后才能实施。再如,皇后要给某嫔妃训话,就要由尚宫局传旨。
在电视剧里,您经常会看到,皇后搞个什么活动,都是让太监去传旨,这将女官置于何地,岂不是在让宦官抢她们的饭碗吗?显然有问题。
在古代,皇帝是“乾”,主外朝,皇后是“坤”,主内朝,大家都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儿,这可不是空话。六局二十四司,其实就是皇后的小朝廷。
皇后管着尚宫局,皇帝管着皇后,尚宫局自然也要听皇帝的调遣。当皇帝不方便叫外朝大臣的时候,有文化的女官就可以接触到实际政务。
比如,皇帝想给某位封疆大吏写信,不会亲自动笔,而是把大意说出来,由女官落实到纸上。有时候,皇帝想起草诏书,尤其是打草稿的时候,不好让中书舍人直接主笔,就会让女官代写。批阅奏折的时候,皇帝觉得累了,也可以让女官代批。
在使用女官的时候,历代皇帝都很谨慎,不会让她们参与太机密的事情,也不会把重要的审批权、信息转达权下放给她们。正因如此,唐朝很少出现掌握实权的女官。
尚仪局主管宫内的礼仪和起居事务,也很有地位。比如其下辖的司乐,负责教宫女们音乐知识。如果宫内要举办宴会,需要安排乐队表演,所有的乐器摆布、现场演奏等工作,全部由她们完成。皇后邀请命妇到内廷赏花、游玩,尚仪局要安排座次,还要负责礼仪引导。
您觉得自己可以坐尚仪局老大的位置?那请问,您知道长安有多少命妇吗?她们的江湖地位如何,与皇后的关系如何?如果宴会的席位安排错误,那可能就是一场惨烈的大战。
有时候,电视剧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某位国公爷的夫人,年轻时和皇后是好闺蜜,夫人想给自己的儿子求个官职,于是直奔皇后的寝殿。双方就臭小子的前途展开了友好的磋商,最后皇后答应给老公吹吹枕边风。
但真实的唐朝,可不是这个光景。
唐朝礼仪规定,命妇想要朝见皇后,要遵循以下礼制:将自己的姓名、品秩写下来,提前一天把名牌交给尚仪局,尚仪局把命妇们的名牌交给内侍省内谒者监。朝见当天,内侍省现场点名,确定她们的身份,再将她们带到皇后的寝殿。
说白了,长安的命妇这么多,没有这个规定,大家想求见就求见,那皇后的寝殿岂不成了菜市场,恐怕一整天都不会安静吧。
其他四个局分别主管后宫的日常生活用度。
比如尚寝局,负责宫殿的打扫、寝殿用品、宫殿陈设等事务。在电视剧里,您会看到殿内的烛火一直是亮的,那都是尚寝局安排人更换的。当然,具体工作由宫女完成,女官只是监督者和管理者,就像工地上的包工头。
如果您是尚寝局司苑的女官,还要负责管理后宫种的瓜果蔬菜,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施肥的时候施肥,果实成熟后,再进献到各位嫔妃的寝殿。
尚食局,负责后宫膳食、米面、酒水、药材等的管理和分配。听起来很像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那就错了。春天来了,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各宫嫔妃的饮食风格是什么,食物的温、凉、寒、热如何搭配,尚食局的女官都要心知肚明。这样算来,尚食局的女官至少要达到养生专家和美食达人的专业水准。嫔妃进餐之前,尚食局要安排人先试饭菜,确保食物里没有毒。冬天到了,各个宫殿都要烧炭取暖,尚寝局要负责发放炭材。
除此之外,宫里还有一个独立运作的神秘部门。其负责人叫宫正,官居正五品;副手叫司正(编制2人),官居正六品;下设典正(编制2人),官居正七品;还有一些打杂的女史,主要做文书工作。
以司正为首的女官,整日游**在后宫,监督六局下辖的公职人员,有人敢偷懒,或者工作犯了错,她们就会记录在案,上报给宫正。如果是一般的过错,宫正可以直接处置,如果是重大过错,或者是平级的尚宫、尚仪等官员犯罪,宫正可以给皇后上奏折,弹劾她们,地位堪称后宫的御史。
算下来,整个皇宫只有两百多名女官,却要负责几十名嫔妃的生活起居和几万名宫女的日常调度、**,由此可见,她们绝对是管理层的精英,要么身负特殊的才华和技能,要么见多识广,所以才能控制得住场面。
您是不是特别好奇,女官都是何方神圣,竟然这么厉害。
有的女官原先就名声在外,被皇室按特殊人才招募。在唐朝,女人本来就有地位,不是任人**的阶层。更何况,唐朝出现了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等实权人物,她们活在金字塔尖,有独立的女权意识,也希望男人们尊重女人。为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能拉一把是一把。
武则天创业的时候,先后请裴行俭的妻子库狄氏、颜真卿的祖母殷氏、司马慎微的妻子李氏入宫。这些人都是品行高雅、名噪一时的妇女。
您可以说武则天自己是女皇帝,所以重视女官。那唐德宗时期的“尚宫五宋”,足以证明唐代女性真的是受社会重视的。
唐朝有个诗人叫宋之问,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就是人品不怎么样。他卷到宫廷斗争,还站错了队,最后被李隆基赐死,宋氏家族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一连持续了几十年。
到了宋廷棻这一辈,生了一男五女,儿子蠢笨如猪,但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这五个女儿个个才华横溢、聪慧机敏,堪称大唐学霸。她们对知识有着狂热的兴趣,于是集体宣布,要单身一辈子,只做学问。
唐德宗李适听说此事,赶紧将她们召进皇宫。究竟是做嫔妃,还是做女官,李适没有乾纲独断,而是征询她们的意见。经过友好和谐的磋商,李适最终将她们任命为内宫“女学士”,让她们教习宫女文化知识,李适也从未越雷池一步,对她们很尊重。
宋氏五姐妹有学问,人品高雅,深得大家的尊重,历经德宗、顺宗、宪宗、穆总、敬宗、文宗六朝,堪称唐朝历史的一个奇迹。
女官的另一个来源是良家妇女中的佼佼者。这种方式和采选很相似,只不过采选的女子都是十几岁的黄花大闺女,而女官的年龄则从二十岁到四十几岁不等。而且,女官大都是已婚妇女,或是寡妇,或是不打算结婚的女子。
宫女也可以晋升为女官。这种案例,唐朝史书上的记载很少,上官婉儿算是一个。
在当时,能做女官,有正规品级,能拿朝廷俸禄,绝对是女性同胞的福音和荣誉。但是当你获得某样东西,自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女官付出的就是自由。
做了女官,您就别想着早晚打卡上下班了,只要进了宫,您就基本丧失了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当然了,武则天自己是个女人,也体谅女人的艰辛,于是给女官开了先例:每年放假一次,以便女官和亲人们团聚。
有些女官没有结婚,没有要见的亲人,也不会被皇帝宠幸,只能独身一辈子。因此如果她们碰到讨人喜欢的小宫女,有时候会收为养女,聊以**。
身为女官或宫女,难免有个头疼脑热。您千万别以为尚食局提供药材,您就可以直接找她们拿,那些药材都是专供嫔妃用的,自取等于监守自盗。如果女官生病,若是轻微症状,一般会找内侍省奚官局拿药服用。如果得的是重症,通常要到“患坊”就医,里面有医师、医监、医正,他们都是太医署外派的医生。
女官也有俸禄,但是她们的品级和朝廷官员有差别,按照什么标准发放,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可以猜想,愿意抛弃家庭和亲人,长时间在宫内当值,女官的收入和地位应该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