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男人,一般都怎么打扮自己呢?
手表、皮带、衬衫、西裤、皮鞋……这些都是不存在的。穿着这些现代服饰逛朱雀大街,肯定会被有关部门请进监狱,作为珍稀物种研究一番。
身为唐朝男人,应该有自己的品位。
幞头
古代男人的头发全部是长发,出门在外,如果披头散发,风格野蛮,不符合中国礼教的文明要求。更何况,古人很少洗头,出入公共场合,头皮屑乱飞,虱子乱跳,也不卫生。儒教早就定下规矩,成年男性必须戴冠,除非是小孩子、和尚、罪犯,或者外国友人。
幞头,其实就是一种冠。
在唐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幞头都是必备物品。幞头也叫头巾,是一块青黑色四方形的布帛,如果家里有钱,可以用黑色的丝织品,如果没钱就用黑色粗布。幞头是用来蒙住发髻,装饰头发的,为了固定发髻,在幞头的四个角固定了四根长长的丝带。至于其系扎方法,唐朝的帝王图和名画里很直观。
唐朝人戴幞头,脑袋两边会露出两根带子,它们就是幞头脚。到了宋代,乌纱帽开始流行,乌纱帽两边的“帽翅”,其实就是幞头脚的翻版。
唐朝男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幞头系扎攻略,头巾的材料也是千差万别。在当时,男子喜爱头巾,就像女子喜爱胭脂一样。
读到唐朝的军事和历史,您会发现唐朝男子彪悍威武的一面。可研究他们的幞头,您会发现,唐朝男子也有爱美的一面,这就是历史的趣味。
唐朝的幞头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柔软的布料包扎而成,也叫“软脚幞头”,官员和百姓都可以佩戴。早晨出门,做个幞头,仪式感很强,美中不足的是每天都要重新系扎,比较麻烦。还有一种是用金属固定幞头形状,用布料包裹而成,也叫“硬脚幞头”,很像如今的帽子,拿起来就戴,很方便。不过,硬脚幞头是皇帝的专利,如果普通百姓使用,就是僭越大罪,闹不好是要坐牢杀头的。
硬脚幞头是个好产品,皇室为什么不让它流行呢?还是因为等级制度。人分三六九等,物品也是一样。有时候,物品的等级分类就是为了区分人的社会地位。正因为硬脚幞头是个好东西,才只能由皇帝使用。
到了晚唐,皇权威严扫地,藩镇节度使强势崛起,硬脚幞头开始成为军阀大佬的时尚配饰,一直到宋朝,普通百姓才享受硬脚幞头的便利。
上衣
说起穿衣,唐朝男性就略显可怜了,因为上装品类非常少,大致只有衫、袍、袄、襦和半臂这几种。
衫、袍、袄属于同一类产品,单层的叫衫,夹层的叫袍,里面填充絮的就是袄。这些上衣都是圆领形制,窄袖风格,衣长到小腿,右衽,意思就是左边衣服在上,右边衣服在下。领口和前胸各有一颗扣子,用于固定衣服。
春夏之际,气温暖和,适合出门游玩,唐朝百姓会穿着灵动飘逸的衫。标准的衫是不开衩的,延伸至膝盖以下,会用一块布料接成一圈横襕作为装饰,这种叫襕衫。在唐朝,读书人、官员不干体力活,襕衫是最合适的选择。
如果是体力劳动者,比如农民、军人,会给衣服开衩,俗称“缺胯衫”。初唐的时候,这种衣服一般是在膝盖两侧开个衩,方便腿脚活动。到了后来,直接开到腰部,就算做个一字马,那也是毫无压力的。部分审美独特、追求新颖的人,甚至会在衣服的背后也开衩,用“三衩衣”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缺胯衫的实用性确实很强,到了宋朝,基本成了老百姓的主流服装,而襕衫则升级成为高级礼服,主要在隆重的礼仪场合使用。
秋冬之际,窄袖袍就要上场了。
中国早期服饰中,只有内衣才是圆领的,直到南北朝时期,这种圆领风格被外衣采用,到了隋唐时期,圆领袍已经成了主流穿搭。而且,在唐朝,不管身份地位如何、社会等级如何,都可以穿圆领袍服。
如果想做时尚界的宠儿,吸引路人的注意,还可以选择翻领袍。
翻领袍起源于回纥,随着回纥与中原文化的碰撞,开放的唐朝百姓就借鉴了他们的风格。
天寒地冻的时候,男人们就要穿袄了,里面填充棉絮,长度到膝盖。说起来,唐朝的袄子就是如今的羽绒服,不过单论保暖效果的话,肯定要差不少的。如果是军中的将士,一般穿短袄,方便操练、打仗。
袍衫则是男人的外衣,就像如今我们的春装、风衣、卫衣、羽绒服。袍衫里面,有时候会搭配一件半臂。放在今天,半臂就是短袖、POLO衫;如果是无袖的,那就是小背心、小马甲。不过半臂不是圆领,而是交领,而且在腰下面会接一块襕。于是,上身是短袖,下身变成了短裙。这就是唐朝男性的日常服饰——超短连衣裙。
还有一种长袖,与半臂的设计风格完全一样,只不过袖长到手腕。
再里面,自然就是男性的贴身内衣。在古代,内衣是拿来吸汗的,因此也有“汗衫”或“汗衣”的说法。因为是贴身的,古人还取了个文雅的名字,叫羞袒,顾名思义,就是羞于**。
汗衫是贴身内衣,人们需要有强烈的舒适感,因此布料都是纯白、轻薄的丝织品。至于普通百姓和军中将士,基本则是用粗糙的布料。
裤子
隋唐时期,男性的裤子分为两种。
一种是“袴”,属于开裆裤的风格。有的读者可能会联想到婴儿的开裆裤,然而就算是在开放的唐朝,穿这种开裆裤上街,也是有伤风化的。他们的开裆裤,其实就是两个裤筒,也可以理解为长筒袜,只不过上面一直到腰部,通过绳子将开裆裤系在腰间。唐朝的“袴”,很像现在的西裤。
如果您穿着紧绷的西裤骑马、干活,会不会觉得不方便呢?别担心,他们还有一种叫“裈”的合裆裤。同样是裤子,先把裆部剪开,再用大幅的布料重新拼接。这样一来,裆部的活动空间就会变得更大。
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得起裤子的。尤其是战争年代,老百姓穷得叮当响,**身体是很常见的。中国有“穿同一条裤子”的说法,是说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其起源就是古代百姓穷到了一定程度,就只能同穿一条裤子。
鞋子
唐朝最常见的鞋子是乌皮六合靴,属于胡服风格。
胡人生活在草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草原,胡人出门溜达,门口都是绿草,草上面都是水珠。要是穿草鞋出门,脚上沾满了水,走起路来既不舒服,也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麻烦,胡人就发明了长筒皮靴。乌皮六合靴是由皮革缝制而成,因为留了六个缝制的缝隙,所以被称为六合靴。
草原多牛羊,做双真皮靴没压力,可到了中原,真皮就属于奢侈品了。能穿得起真皮长筒靴的,基本都是有钱人。不过,如果没钱,布料版的也不错。
在唐朝,长筒六合靴属于中端的消费品,高配版的是丝履,尤其是以丝织品作为面料的鞋,制作精美,男女老少皆宜。
至于低配版的选择就很多了。比如麻鞋、藤鞋、芒鞋、草鞋、木屐。最常见的是草鞋,可谓几千年来经久不息的时尚穿搭。一般而言,草鞋以稻草、蒲草、麦秸、玉米秸为材料,没有鞋帮,都是用绳子固定,或者直接当拖鞋来穿。
还有一种是木屐。日本流行的木屐,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配饰
唐朝最主要的配饰就是腰带,也叫束衣带。您想想,袍衫没有紧身功能,为了不让衣服散开,必须用带子系扎。至于腰带的材料,主要看男性的社会地位,如果是王公贵族,通常用皮革,上面镶嵌玉石,就是传说中的“玉带”。
除了腰带,男性还有其他的配饰。比如玉佩,堪称身份地位的象征,也代表着高洁的品德。在唐朝,名流贵族才能佩戴金、银、玉,如果是普通百姓,只能佩戴铜、铁制作的小玩意儿。
如果是官员,还可以佩戴印信、鱼符和香囊。出门在外,印信就是官员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