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屋里开小灶(1 / 1)

廊下食,本质是吃公家饭。自从李世民开了赐食的先例,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纷纷效仿,搞起自己的小食堂。标准最高的,当属宰相的“堂食”。

为啥叫堂食?因为宰相办公的地点就叫政事堂。

到了饭点,杂役会收拾好饭桌,将精美的食盘送过来,然后邀请宰相入席用餐。考虑到宰相日理万机,工作繁重,朝廷制定的餐饮级别非常高,吃的是珍馐美味,做菜的都是顶级大厨。

由于就餐环境和配餐水准太高,宰相们都不太好意思。唐高宗年间,宰相们就“以政事堂供馔珍美,议减其料”。

当然,宰相们只是口头说说,朝廷也不会当真,要真减了他们的待遇,舆论会说朝廷不尊重宰相的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和廊下食不同,宰相堂食的气氛稍显轻松,大家可以聊聊长安城的八卦、自家子女、家乡风土人情等,皇帝是鼓励宰相交流的。

在政事堂吃饭,气氛确实轻松,可是也有很多规矩。

比如,必须等所有宰相全部到齐,方可开席,人没到齐,就得等着。吃饭的时候,不允许百官求见,否则就是对宰相的不尊重。

唐顺宗年间,宰相韦执谊、杜佑、郑珣瑜、高郢在政事堂吃饭,王叔文突然闯了进来,说要找韦执谊说事情。韦执谊想了想,王叔文正得恩宠,仕途光明,于是出门相见。其他宰相只能停止进餐,等待韦执谊的归来。

过了许久,韦执谊还没回来,宰相们询问之下才知道,韦执谊和王叔文正在隔壁房间单独用餐。郑珣瑜觉得这是在侮辱他的人格,于是收拾东西赶回家中,一连旷了七天的班以示抗议,以至于最终被罢为吏部尚书。

在文人眼里,面子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