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唐朝去各级官衙轮值是一种什么体验?衙门的行政体系(1 / 1)

混迹在大唐盛世,不管您是买房子、置田产,还是吃零食、下馆子、上街找乐子,都需要花钱。这种时候,您肯定会发出灵魂拷问:在唐朝,什么职业最赚钱?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在唐朝,做国家公职人员既体面,又赚钱。如果您想体验一下公职人员,进入职场前,就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行政编制体系。

在唐朝,官员大致分为四种:职事官、散官、勋官、封爵。

职事官,就是有实际权力,执掌实际政务的官员。比如中书令、兵部侍郎、户部员外郎等京官;华州刺史、黄冈县令、襄阳县尉等地方官。

关于职事官,我们后面慢慢详聊。

散官,就是有官名但没有实际事务的官员,分为文职散官、武职散官。其中,文职散官分为29阶。

在唐朝,职事官和散官是充分不必要的关系。意思就是,如果您是职事官,那您肯定有散官的官阶。如果您有散官的官阶,却不一定是职事官。

请记住,职事官代表您的职务,散官代表您的资历。

假如您在公元640年,刚好在一场科举考试中意外获得了进士身份,朝廷要给您授予官职。按照规矩,您刚刚参加工作,资历为零,吏部给您赏了个将仕郎(从九品下)的散官称号。他们告诉您,这是您的初级待遇,以后好好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吏部官员没想到,一场意外,让您邂逅了李世民,有了一番真诚的交谈,李世民发现您是个学富五车、足智多谋的人才。

李世民大手一挥,你去做蓬莱县令吧。

在唐朝,蓬莱县属于下县,县令的官职级别是从七品上。于是,您同时拥有了两个级别:一个是从七品上的职事官,一个是从九品下的散官。

初来乍到,您可能会有很多疑问,需要向吏部官员一一请教。

您:职事官和散官是什么关系呀?

吏部官员:您虽然有两个品级,可散官才是您的本品。

您:本品是什么意思?

吏部官员:您穿的衣服,出行的配置,全部按散官级别来定。比如,您的本品是从九品下,那就应该穿青色的官服。

您:那散官有俸禄吗?

吏部官员:按规矩,三品以上的散官才有俸禄。六品以下的散官不仅没有俸禄,没有官服,而且还要到吏部、兵部轮番服役……

您:轮番服役……这是啥意思?

吏部官员:就是做胥吏的小帮手,高端说法叫见习,低端说法叫打杂。

您:这……那我这个官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吏部官员:您先别急,如果您只有散官品级,需要先服役,再获得职事官的头衔。不过,您已经是县令,就不需要走这个流程了。

您:吓死我了,那你说低阶散官没有俸禄,我只工作,不吃饭?

吏部官员:那不能,朝廷不能让您饿肚子呀。如果您有职事官和散官两个级别,您的俸禄按照职事官的级别发放。

您:我是个有追求的人,如果想晋升,怎么办?

吏部官员:按道理,您有两种晋升的办法。第一种,您是国家栋梁,才华横溢,但是职事官和散官的级别差距太大,皇帝可以特别开恩。

比如,唐代宗李豫时期,宰相常衮是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正三品,可他的散官级别是朝议郎,正六品上。按照制度,常衮只能穿深绿色的衣服上朝,而三品高官应该穿紫色朝服,佩戴金玉带。意思是,常衮的穿戴不符合他宰相的身份。于是,皇帝李豫给他连升九级,加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

除非皇帝特别赏识您,愿意为您破例,才会出现越级提拔。否则,按正常流程,职事官的升迁看皇帝偏好,所以速度快,而散官升迁看资历,比较慢。因此,大部分宰相都是正三品,却穿着绯色(四品、五品)、绿色(六品、七品)的衣服。

对话继续。

您:第二种情况呢?

吏部官员:很简单,您刷资历,吏部按制度考核。

您:怎么刷?

吏部官员:六品及以下的职事官,每四年有一次升迁机会。四年之中,吏部每年都会进行考核,如果您连续四年都获得中中的评价,可以晋升一级,有一个中上,再加升一级,有一个上下,再加升两级,依次类推。

在古代,吏部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九种评语: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实就是对官员的绩效评价。

假设,公元640年1月,您做了蓬莱县令。641—644年,在吏部考核中,您先后获得了中上、上下、中中、中中的评价。644年,吏部算您晋升的级别,应该是4级。645年,您的散官头衔就可以飙升到承务郎,从八品下。

要知道,能够连续获得吏部好评的官员,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大部分官员都只能按部就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往上晋升。如果您真的是人才,而且有很好的机遇,可以飙升到五品散官,吏部就无法考核您了。是否晋升,晋升多少级别,完全由皇帝裁定。那个时候,就得注意和皇帝搞好关系。

在大唐王朝,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只做散官,不做职事官。

如果您碰到这种人,与他们打交道时心里要有轻重。毕竟,他们基本是开国功臣、王公贵族的子弟,因为家族政治地位才获得散官封赏,轻易惹不起。

唐朝规定,拥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头衔的大佬,朝廷必须给俸禄,每逢上朝,他们都要列席会议。只不过站班的时候,他们要站在同品职事官的后面。光禄大夫以下,朝散大夫以上的散官,可以身穿朝服,但是无俸禄,不上朝。

唐朝的武职散官,也有29阶,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您是战斗人员,那就只能走辛苦、曲折的勋官路线。

在大唐,勋官分12阶:

勋官的授予,只能靠打仗,赚军功。它更像是一种勋章的奖励。

比如,在一场外族侵略战争中,您卖力苦战,坚守城池,最终击败敌军。又如,您用五百人的骑兵,打败了三千人的敌方兵团,或您效仿诸葛亮,空城抚琴退仲达,朝廷都会用小本本记好,然后给您奖励勋官。

您可能会很好奇,勋官究竟是什么角色,待遇究竟如何。

勋官只是朝廷对您军功的一种认可。如果您不是职事官,是不能享受朝廷俸禄的,至于上朝面圣,那和您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您可以享受两大待遇:获得很多永业田,而且不用给朝廷交租子、丝帛等物品。

如果您想做职事官,请记住以下的路线:上柱国到骑都尉,先到兵部报到,做四年的卫士兵,骁骑尉到武骑尉,做五年的卫士兵。时间一到,参加兵部的选拔考试。如果考试合格,就可以获得散官的头衔,然后参加职事官的选拔考试。如果落选,那您就得重新做四年或者五年的卫士兵,从头再来。如果您的应试能力很差,就别蹚这个浑水,给自己添堵了。

除了勋官,人们梦寐以求的封爵含金量也很高。

一般而言,亲王爵位只会授予皇子。

武德年间,李世民的秦王、李元吉的齐王都是亲王级别。要说例外,也是有的。唐朝开国初年,西凉的李轨、江南的杜伏威投靠李渊,李渊就封他们做了亲王。安史之乱,史思明兵败投降,也被朝廷封为归义王。

郡王爵位,基本上是授予皇太子的儿子。

嗣王爵位,基本都是授予亲王的嫡长子,也就是继承王位的那位儿子。

在汉朝、明朝,皇帝们被藩王之乱祸害得不浅,他们对王爷,尤其是异姓王非常忌惮,为了杜绝祸患,他们很少册封异姓王。不过,唐朝的皇帝很有个性,在他们的眼里,郡王只是一个头衔,哪里有需要,封赏就出现在哪里。

有唐一朝,异姓郡王犹如过江之鲫。你是有功大臣,可以晋升郡王,比如神龙政变的功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你是投诚的叛将,可以晋升郡王,比如安史之乱后投诚的田承嗣;就算你是宦官,也可以晋升为郡王,比如李辅国;皇帝喜欢你,也可以封你为郡王,比如安禄山。

混迹在大唐,如果你有属于自己的爵位,那你就是名副其实的贵族。不过,您别高兴得太早,贵族有江湖地位,可享受什么待遇,那要看您的缘分。

比如,国公爷的封户待遇是三千户,可那是礼仪标准,显示皇家的面子。至于您拥有多少户,要看皇帝册封的诏书里,写着“食实邑×户”。说白了,如果皇帝把封户都给你,那是断他自己的财路,叫缺心眼儿,他会干这事吗?

正常来说,您的封户待遇一定会被打折,甚至一个也捞不到。

您可能会说,这算什么,有权还怕没钱?我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

唐朝规定,爵位确实可以世袭,不过有个限制条件:父亲去世,儿子继承,但是爵位要下调一级(看实际执行)。如果您是国公爷,儿子继承的可能只是郡公。如果您的生育能力有问题,没有子嗣,那朝廷就会收回您的爵位。在电视剧里,贵族为啥喜欢纳妾生子,就因为他们需要儿子来继承自家的爵位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