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热播过一部历史剧,叫《大明宫词》。
长安细雨,沐浴着太平;大明宫景,多少宿命。回首遥望苍穹下,众世沉浮,无常无情;终我一生,难寻太平。
辉煌壮丽、气势恢宏的大明宫殿,跌宕起伏、婉转曲折的宫廷恩怨,让这部历史剧大放异彩,堪称年度最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明宫坐落在长安城的东北部,与太极宫是两个独立的宫殿群。根据考古探测,大明宫面积约3.2平方千米,是凡尔赛宫的3倍,紫禁城的4.5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白金汉宫的15倍。
在唐朝,大明宫也称东内。
根据野史记载,大明宫修建的时候,在工地挖出过一面古铜宝镜。魏徵认为,此镜是秦始皇的国宝,名叫“秦镜”。传说,这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通过镜子能看到人臣对君主是否忠心,国运是否长久。
大明宫竣工之后,“秦镜”就被挂到了朝堂,专门用来震慑妖邪,后来也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秦镜”镇守,自然是正大光明,宫殿因此得名大明宫。
这个故事神奇色彩较多,是真是假,千年之后,我们很难辨别。不过,唐朝皇室修建大明宫的渊源,那还是有史料记载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在太极宫居住了三年,后来搬到大安宫。由于大安宫地处树林茂密地带,每逢夏天,要么阴雨绵绵,非常潮湿,要么被暴晒,酷暑难耐。李渊表示,居住的舒适度差到了极点。
唐朝以孝治国,按理说,老爹在大安宫住着遭罪,李世民应该给他整修大安宫的。然而,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斗争的过程中,李渊一直偏袒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又霸占太极宫,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郁闷。再加上开国初年,唐朝穷得叮当响,李世民便以财政困难,需要与民休息为由,一直没有整修大安宫。
634年,李渊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监察御史马周才斗胆进言,劝李世民给李渊重新修建一座养老的宫殿,以免后人指责李世民不孝。马周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附和。彼时,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也有所缓和,李世民便做出批示,修建新宫殿。
新宫殿取名永安宫,也就是大明宫的前身。首席设计师叫阎立本,是唐朝大名鼎鼎的画家、工程师,大明宫的整体设计、宫殿群的布局,全部由阎立本裁定。
有李世民的批示,工程立马开建。悲剧的是,635年5月,李渊突然驾崩。鉴于工程耗费较大,李世民叫停了永安宫,让它变成一个烂尾工程。
继任帝位的李治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太极宫的潮湿酷热让他痛苦万分。662年,随着李治一声令下,朝廷举全国之力,一次性完成了大明宫的建设。此后,李治便搬了家,而大明宫也成为唐朝新的权力中心。
若要讲宫殿的装修水准,如果大明宫是五星级,太极宫只能算三星级。唐高宗李治之后,除了特别念旧的皇帝,大部分李唐皇帝都喜欢住在大明宫,比如唐中宗、唐睿宗,他们偶尔会到太极宫举办活动,或小住几日。因此,如果您穿越到贞观以后的长安,想见到皇帝,别去太极宫了,直接去大明宫报到吧。
太极宫正门叫承天门,大明宫正门叫丹凤门。
太极宫的外朝正殿叫太极殿,大明宫的外朝正殿叫含元殿。
太极宫的中朝正殿叫两仪殿,大明宫的中朝正殿叫宣政殿。
太极宫的内朝正殿叫甘露殿,大明宫的内朝正殿叫紫宸殿。
走进大明宫,您会发现这里的格局就是太极宫的翻版。没办法,太极宫建筑的布局是建造宫殿的标准,李治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疯狂砸钱,把装修标准无限提高。
大明宫是新的权力中心,也是大唐王朝焕发生机的标志。
大明宫的拔地而起,将大唐王朝分割成了两个时代。前面是艰苦奋斗的贫寒时代,后面是繁荣昌盛的享乐时代。
在唐朝,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韦庄等许多大诗人,都亲临过大明宫。
围绕着诗人,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儿,比如下面这件。
贾至,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有一天凌晨,贾至和同僚结伴上朝,透过朦胧的夜色,看到大明宫烛火通明,宫殿旁边杨柳低垂,早起的鸟儿绕着宫殿飞来飞去,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这是一首应景的诗作,性质很像是早晨上班,发了一个表达美好心情的朋友圈,对所有同事可见(两省僚友就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同僚)。然后,期待着同事给自己点赞或者留言回复。当然了,有心情写诗回复的,都是肚子里有墨水而且思想蠢蠢欲动的那类人,比如王维、杜甫、岑参。
先看看王维写的: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可能没想到,他的第二句诗,成为后世夸赞大明宫的经典名句。
岑参也回应了: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再看杜甫的: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最有趣的点在于,贾至对大明宫的描写,全部是直来直去的白话,不含蓄内敛,没有韵味,气势也不够。而其他三位都是诗词名家,水平高出很大一截,这也让贾至的原作变得黯然失色。
到了晚唐时期,中央皇权衰微,战争频繁,大明宫屡次被军阀破坏。晚唐诗人韦庄就曾用文学作品记录过: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在大明宫内,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宗教建筑。
在后庭的东南角,有一座佛教的昭德寺。而最多的要数道教建筑,遍布整个宫殿群,比如三清殿、玄元皇帝庙、大角观、望仙台、灵符殿、崇玄馆等。
没办法,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地位最高,而最崇尚佛教的武则天,常年居住在东都洛阳,因此佛教寺院大多集中在洛阳的宫殿群。
兴庆宫,号称大唐“南内”,位于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原址在隆庆坊,是唐玄宗李隆基做藩王时的府邸。712年,李隆基登基称帝,为避其名讳,将隆庆坊改为兴庆坊。在李隆基看来,自己靠流血政变登基,多少有些运气成分,所以在他眼里,兴庆坊就是有龙气的风水宝地,怎么能让不相干的人霸占呢?
我们来盘点一下,都有谁住在兴庆坊: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义、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这些兄弟可都是正儿八经的皇族,有充分的谋反理由,怎能让他们住在有龙气的兴庆坊?所以,还是尽早把他们撵出去吧。
由于拆迁对象都是皇族,只能由李隆基亲自出面谈条件。几位兄弟搬出去之后,李隆基又把老百姓的房子拆迁,最后兴庆宫占地东西1080米,南北1250米。
值得一提的是,兴庆宫的南部是园林区,北部才是宫殿区。南部有个龙池,东西长915米,南北宽214米,池中种有荷花、菱角,周边还有沉香亭、百花园等景观。720年,李隆基在西南角修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
李隆基登基后,兴庆宫就成了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
可以说,李隆基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兴庆宫度过的。除了日常政务,李隆基经常举办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的聚会,或者搞文艺演出。因为李隆基的雅兴,唐朝诞生了一批华丽的诗作,比如李白的《清平调》就诞生在兴庆宫的沉香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有时候,李隆基也得去大明宫办公,出行方式就成了大问题。按照距离,李隆基需要经过三个坊。堂堂帝王,每天穿越百姓的坊市,万一遇到刺客怎么办?李隆基思虑再三,最终在长安外郭城的边上修了一条长达八千米的夹道,两边都是高墙,中间是皇上的VIP通道。有了这条道,李隆基可以在大明宫、兴庆宫和曲江芙蓉园无障碍穿梭。
安史之乱以后,李隆基成为太上皇,兴庆宫变成了养老院。年老的时候,李隆基经常爬上花萼相辉楼,约上几个老朋友,喝点茶,聊会儿天。
如果您穿越到那个年代,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番和谐的场景:李隆基站在花萼相辉楼,长安百姓站在城墙外边,大家挥挥手,互相打招呼,好像认识多年的朋友。如果赶得巧,还能碰到李隆基在兴庆宫的门口摆摊子,发放粮食,或发放钱财,这时,请不要害怕,勇敢地走上前去,拿走属于您的那一份。
开元一朝,兴庆宫是大唐的权力中心,开元之后,大明宫则重新成为主角。至于兴庆宫,只能沦为太上皇、皇太后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