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质平与李叔同师生情深(1 / 1)

刘质平,音乐艺术家、音乐教育家,是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原名刘毅,字季武,浙江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李叔同作为他的音乐教师,对他十分赏识,进行大力栽培,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是他人生和事业的引路人。

李叔同发现刘质平的潜质,还有一段富有传奇的故事。1912年,刘质平于海宁高级中学毕业,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入学后,学业出众,由于家境贫寒,因而获准免缴学费和书、膳、宿各费,先读预科,接着读师范科,学制五年。同年九月,他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感觉到李叔同与众不同的教风:一是奉行为人师表,人格第一。课前做好一切准备,端坐钢琴旁恭候学生上课。两块活动黑板写满讲课要点,乐谱端放钢琴盖上,只等上课铃响便按预定计划授课。二是因地制宜,自编教材。所授歌曲多选外国曲调填词,所授琴曲也多选外国名曲另配伴奏谱,结合讲课传授西洋和声作曲知识。刘质平由此茅塞顿开,热爱上了音乐。

1912年寒冬的一天,大雪纷飞,积雪及膝,刘质平照常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他独自在琴房反复弹琴揣摩,练习作曲,终于创作出自己的第一首曲子。此时的他,难掩内心的喜悦,拿着写好的谱子去找李叔同斧正。李叔同接过曲谱沉默良久,不置可否。刘质平也并不自信,以为哪里有误,甚至有些无地自容。因为从来没有学生自己创作曲子让老师过目。

“今晚8时35分到音乐教室,有话当面讲。”说完,李叔同依然做了他的标准动作——微微一鞠躬,送刘而去。

到了晚上,风雪并未停止,反而更加猛烈,校园里一片银色,刘质平内心既有疑惑,也有忐忑,很早就来到音乐教室。他静候在教室外,毫无怨言。时间一到,教室内灯光亮起,李叔同手中拿着一块手表,对刘质平夸赞道:“时间无误,一分不差。”并让他回去,有什么打算第二天再商议,颇有些“张良拾履”的意思。

实际上,这确实是李叔同对他的一个考验,经此一事,李叔同就已经认定刘质平是可栽培的音乐之才,并决定每周为他授乐理一小时、钢琴一小时。同时,还安排他向住在杭州的美国人鲍乃德夫人学习钢琴,刘质平由此走向更加广阔的音乐舞台。

由于家庭及个人原因,1915年秋,刘质平因病休学,离开了心爱的音乐,心情郁闷至极。李叔同还专门写信鼓励他、安慰他:“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下半年仍来杭校,不佞固甚愿与吾弟常相叙首也。祗询近佳!”短短几句,已将人生起伏,应以平常心对待的宽慰之意,和对他未来音乐之路的坚定支持的决心,说得清清楚楚,爱才惜才之心,尽皆表露无遗。

刘质平于1916年夏毕业后在李叔同的鼓励下东渡日本,他一到东京便发现许多中国官费留学生并不受日本人欢迎,恶言恶语尽显挖苦之能事,刘质平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十分惶惑、苦闷。李叔同复信:此类事本人“居东八岁,屡见不鲜”;盖因中国官费生考试甘落人后,“大半为日人作殿军”,甚至连“作殿军之资格亦无”;勉励刘质平:“君之志气甚佳,将来可为吾国人吐一口恶气!”并细心叮嘱他:

一、宜重卫生,俾免中途辍学……;

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嫉妒……;

三、宜慎交游,免生无谓之是非……;

四、勿躐等急进……;

五、勿心浮气躁……;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乐……

体贴入微地传授经验,细致周到地谆谆教导,俨然是他的家长。

刘质平因接触西方音乐少,钢琴难以驾驭,在弹奏贝多芬钢琴曲时无法熟练掌握,又担心无法考入音乐学校,有负老师栽培,思想有了较大波动。李叔同在回信中鼓励道:“……愈学愈难,是君之进步,何反以是为忧!B氏曲君习之,似躐等,中止甚是。试验时宜应试,取与不取,听之可也。不佞与君交谊至厚,何至因此区区云对不起?但如君现在忧虑过度,自寻苦恼,或因是致疾,中途辍学,是真对不起鄙人矣。从前鄙人与君函内解劝君之言语,万万不可忘记,宜时时取出阅看……”看看信中内容,不仅予以安慰,还亲自教他学习方法,并说明最对不起自己的,就是终止学习,借此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

1917年秋,刘质平考入东京音乐学校专修音乐理论与钢琴,一直为学习、生活费用所苦恼,难以静心学习。李叔同还为他申请官费,但没有成功。刘质平资金无法维持,有放弃学习的意思,他在给李叔同的信中写道:“有负师望,无颜回国,惟有轻生,别无他途!”

李叔同怕刘质平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来,连忙回信,表示自己将每月从微薄薪水中拿出20元寄交,并会一直坚持到他“毕业为止”,并给刘质平立下了规矩:

一、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

二、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已,万不可提出姓名。

三、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

四、君须听从不佞之意见,不可违背。不佞并无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无太过不及。注意卫生,俾可学成有获,不致半途中止也。

……

字字足见其拳拳之心,令刘质平安心不少,决定留在东京继续学习。

李叔同一生最亲近信赖的学生是刘质平和丰子恺。李叔同与刘质平书信往来长达27年之久。及至后来出家,李叔同写给刘质平的信多达上百封,信中常寄墨宝两幅,一幅赠学生收藏,一幅命他送人结缘。从1915年起,刘质平就把李叔同的书信、各种文件,片纸只字乃至残稿,都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因与恩师李叔同往来密切,经常获得老师的馈赠,据刘质平自己统计,这批墨宝中,计有屏条10幅、中堂10轴、对联30副、横批3条、册页198张,另有大量零零碎碎赠给他的字画无数。后来,李叔同居住在浙江镇海伏龙寺时,刘质平曾前后侍奉一个多月。临别时,李叔同曾对他说:“我自入山以来,承你供养,从不间断,我知你教书以来,没有积蓄,这批字件,将来信佛居士中,必有有缘人出资收藏,你亦可将此款作养老及子女留学费用。”所以,刘质平成为收藏弘一墨宝最多最全的人。他将它们精心装裱,特制了12口樟木箱、藤箱,精心收藏。

1919年秋,刘质平与吴梦非、丰子恺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所以培养中小学艺术师资为宗旨的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同年,三人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出版《美育》杂志。

1921年7月,上海美专增设图画音乐系,应校长刘海粟之聘,刘质平担任图画音乐系音乐组主任。当时的上海美专居全国同类学校之首,刘质平建议在校内增设音乐系。当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刘质平很快打开了上海美专音乐教学的新局面。他在上海美专辛勤耕耘达10年之久,被誉为上海美专音乐系的奠基人。而恩师李叔同的墨宝,虽历经动乱与贫困,刘质平从未离开过半步。

刘质平辞世二十多年之后,他珍存的李叔同遗墨及文献资料被其后人捐赠给了2004年落成的“李叔同纪念馆”,历经沧桑,这批弘一大师的墨宝最终叶落归根。

李叔同与刘质平之间的关系,用刘质平自己的话说:“先师与余,名为师生,情深父子。”看他们之间诚挚的情感,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