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游日本 初入东京学画(1 / 1)

李叔同一到日本,立刻开始了西化的行动,首先就是把辫子剪了,改成西方最时髦的三七分,脱掉了长衫马褂,换上西装,穿上了尖头皮鞋。总之,外表和精神都焕然一新,十足的新派人士形象。

在日本,李叔同专攻美术,辅修音乐。在这里,他接触了西洋油画。西洋绘画艺术,讲究写生(尤其是人体写生),认为那是绘画的根基;而西洋人物画名作,大都是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真实人物为原型的。最著名者,莫过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长期以来,这幅名画和背后的故事成为画家和艺术史论家们追踪、探寻、研讨的热门话题。

李叔同是善于探索新事物的,刚一接触油画,便毫不犹豫地、疯狂地喜欢上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还用油画画了一幅自画像(现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

李叔同留学日本,其实是当时中国非常流行的一种接触西方、学习西方的社会思潮的反映。留学欧美和留学日本,是清末的重要文化现象。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始于1896年,并立刻达到第一次**,又于1905年前后形成第二次**。李叔同就赶上了这第二次**。“为今之计,则莫如首就日本。文字同,其便一;地近,其便二;费省,其便三;有此三便,而又有当时维新之历史,足以东洋未来国之前鉴。故资本一而利十者,莫游学日本若也。”(章宗祥《日本游学指南》)

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成功深深震惊了当时的国人,加上甲午海战耻辱性战败等政治因素,在那特殊的年代出现了“去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现象。中国开始了全面赴日留学的热潮,从政治、经济、思想到文化、艺术,不一而足,全面接受。李叔同是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1906年,李岸(即李叔同)、曾延年两人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1911年毕业)。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以前一年即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进入西洋画科的黄辅周为最早,但黄辅周中途退学,作为该校毕业生,李岸、曾延年是最早的中国留学生。”

1906年10月4日日本《国民新闻》曾有一篇相关的报道,标题为《清国人志于洋画》。这篇报道详细叙述了李叔同(当时名叫李哀、李岸)于1906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个侧面。这篇报道记载了李叔同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的时间为“(1906年)九月二十九日”;李叔同留学期间,兴趣广泛,在艺术方面,以油画为最。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就读过程中,受到日本画家的影响,“贴满在壁上的黑田(清辉)画伯的**画、美人画、山水画、中村及其他的画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叔同博采众长,不独取一家地吸收西方艺术;李叔同当时作“苹果的写生”的情形,“真是潇洒的笔致啊!”“早上刚刚一气画成的”,足见李叔同深厚的艺术功底,在接纳西方艺术形式上,确实迅速而游刃有余。此文介绍“一位叫李哀(李叔同)的清国人考入美术学校,而且专学洋画”,自然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表明日本在包含艺术方面已经全面领先,而且也表明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此时中国社会的变化。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了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为我们展现了一组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形象生动的画面。

在1912年4月7日出版的《太平洋报》上,有这样一条消息:

吾国人留学日本入官立东京美术学校者,共八人。皆在西洋画科。曾延年、李岸(李叔同)二氏于去年四月毕业返国。此外,留东者有陈之驷、白常龄、汪□川(原文脱字,按,即汪济川)、方明远、潘寿恒、雷毓湘诸氏。又有谈谊孙氏,于六月前曾入该校雕刻科,至二年级时因事返国。

确切地说,加上比上述九人更先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的中国留学生黄辅周,在辛亥之前的清末入学该校的“清国人”,应为十人。而其中除谈谊孙为学习雕塑者,其余九人学习油画,李叔同位列其中,虽然不是第一个学油画的人,却是当时成绩突出者,引领了新风尚。

程淯所著的《丙午日本游记》中提到,东京美术学校的“西洋画种之木炭画室,中有吾国学生二人,一名李岸(李叔同),一名曾延年。所画以人面模型遥列几上,诸生环绕分画其各面”。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西洋画的情景。李叔同虽然并非最早赴海外学油画的中国人,但他最早学成归国,在浙一师做老师时,引入男裸模,将西方艺术本土化。因此,李叔同是清末民初中国西画界以及美术教育界的重要人物。

目前,关于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实物证据,就是收藏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的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画的右上角有画家“李”姓以及“1911”的作画时间的签款,这是认定作者为李叔同的直接证据。作品人物采用中心构图,生动传神,色彩层次丰富,时至今日,仍能感受到作者娴熟的手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这幅作品与《女》(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藏)、《朝》(北京国立美术学校藏),以及《半身**像》等油画作品风格一致,体现了李叔同留日时期在油画创作方面的艺术造诣和表现手法。

因为李叔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作品被各大单位、机构珍藏,有完备的展览和学术研究记录。《自画像》曾于1999年入选在日本举行的“近代东亚油画——其觉醒和发展”的展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在李叔同留学的东京美术学校,集中了大部分中国艺术留学生,这里的油画专业由日本著名的西洋画家藤岛武二、冈田三郎助、和田英作、安井曾太郎、梅原龙三郎等主持。李叔同师从黑田清辉、中村胜治郎、长源孝太郎等,学习油画和水彩。该校成立于1887年,1889年正式开学,位于东京上野公园,是当时日本最顶级的美术学校。成立之初,主要讲授日本画和木雕,1896年成立了西画科,主持人就是黑田清辉。黑田留学法国十年,在日本颇有影响。

李叔同留学期间十分用功,对他的画,黑田清辉很是赞赏。1910年,李叔同还获得该校“精勤证书奖”。姜丹书后来评价说,他的风格属于印象派:“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可见李叔同从黑田处学到了西画的精髓。在李叔同的同学中,有与他同台演出话剧的曾孝谷,稍后进入该校的还有后来岭南画派开山鼻祖高剑父等一大批名流。

李叔同是中国正规学习西洋绘画的先行者之一。他有着细腻而深入的艺术观察能力,通过实际对比和考察,认为“我国国画,发达尽早”,但是“秩序杂沓,教授鲜良法,浅学之士,靡自窥测”。李叔同认识到当时我国的传统绘画已经远落后于西洋绘画的事实,倡导学习西洋绘画。同年10月,李叔同即与留日友人筹编《美术杂志》,后因日本文部省颁发《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引起风潮未遂,其间写下的《水彩画法略说》《图画修得法》二文,是当时西洋绘画的启蒙文章。

图书收藏大家胡怀琛曾在著作《西洋画、西洋音乐及西洋戏剧之输入》中记载:“这个时期(清末民初),介绍西洋画到中国来的,有两个人比较的最早,一个是徐永清,前清光绪宣统间(1909年)就在徐家汇土山湾画馆绘画水彩画,兼为有正书局及商务印书馆绘习画帖等,后来上海盛行的水彩画,可说是从徐氏起头。还有一个是李叔同(李先生于民国七年在杭州大慈山出家为僧,法号弘一,最近卓锡在泉州)。他是清光绪末年的日本留学生,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在日本留学时代的名字叫李岸,归国后改名李息、李叔同,又字息霜。他在日本习水彩画及油画,尤善作图案画。”由此可见,李叔同不仅从文字上大声疾呼,还身体力行“介绍西洋画到中国来”。